病眼仇冤一束书,客舍葭莩菊一株。看来看去两相厌,花意索寞恰似无。
清晓肩舆过花市,陶家全圃移在此。千株万株都不看,一枝两枝谁复贵。
平地拔起金浮屠,瑞光千尺照碧虚。乃是结成菊花塔,蜜蜂作僧僧作蝶。
菊花障子更玲珑,生采翡翠铺屏风。金钱装面密如积,金钿满地无人拾。
先生一见双眼开,故山三径何独怀。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
经和宁门外卖花市见菊
病眼仇冤一束书,客舍葭莩菊一株。看来看去两相厌,花意索寞恰似无。
注释:因为眼睛生病,所以只带着一束书信,在客舍的芦苇中发现了一棵菊花。虽然反复观赏,但是总觉得没有什么好看的,就好像是菊花的花意索然无味。
赏析:首句点题,写自己因眼睛患病,只得携书出行。次句“看来看去两相厌”一句,表明了诗人对这株菊花的失望情绪。最后两句则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即这株菊花似乎没有多少欣赏的价值。整首诗通过描绘这株菊花,反映了自己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清晓肩舆过花市,陶家全圃移在此。千株万株都不看,一枝两枝谁复贵。
注释:清晨时分,我乘坐肩舆走过繁华的花市,原来陶家的花园里移栽了这些菊花。虽然看到千株万株的菊花,但是我都不屑一顾,更不要说是那一两枝珍贵的了。
赏析:“清晓肩舆过花市”,点明时间是在早晨,地点是热闹的花市。接着“陶家全圃移在此”一句,说明菊花被移植到这里来。然后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态度,即使看到了千株万株的菊花也不屑一顾,更不用说是那一两枝珍贵的了。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不屑一顾,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平地拔起金浮屠,瑞光千尺照碧虚。乃是结成菊花塔,蜜蜂作僧僧作蝶。
注释:从平地上拔出来的这座金色的佛塔,放射出一千尺的瑞光照亮着碧空。原来这是一座由菊花组成的菊花塔,蜜蜂在这里变成了僧人,又变成了蝴蝶。
赏析:这四句诗通过描写菊花的神奇之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通过描绘“平地拔起金浮屠”的景象,诗人将菊花比作一座金塔,寓意着菊花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其次,通过“瑞光千尺照碧虚”的描述,诗人进一步突出了菊花的美丽和珍贵。最后一句则是通过对蜜蜂化身为僧、蝶的描述,展现了菊花与自然界生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这四句诗不仅赞美了菊花的外在美,也歌颂了其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菊花障子更玲珑,生采翡翠铺屏风。金钱装面密如积,金钿满地无人拾。
注释:菊花障子更显得玲珑剔透,上面装饰着绿色的翡翠作为屏壁。金钱般的装饰物密密层层地堆积在一起,到处都是金银财宝却没人去捡。
赏析:这四句诗通过描绘菊花障子的细节,进一步展示了菊花的高洁品质和美丽形象。首先,“生采翡翠铺屏风”一句,将绿色翡翠比喻成菊花障子的表面,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接着,“金钱装面密如积”一句,用金钱来形容装饰物的密集程度,既直观又形象。最后一句“金钿满地无人拾”则进一步强调了金银财宝的堆积,同时暗示了人们对于这些财富的冷漠态度。这四句诗既展现了菊花障子的华丽外观,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漠视和忽视,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
先生一见双眼开,故山三径何独怀。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
注释:先生您一见到菊花就两眼发亮,那么故乡的山路上三重小道为什么唯独怀念它呢?你要知道现在城内前面一年四季都有花可以买,而和宁门外的花儿却像大海一样浩渺无边啊!
赏析: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之情。首先,“先生一见双眼开”一句,通过描绘先生看到菊花后的反应,表达了他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接下来,“故山三径何独怀”一句,通过对比故乡和眼前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而“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一句,则通过对比城中和城外的景色,进一步凸显了故乡的美景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几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菊花的各种特性及其与自然界万物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通过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