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尽有残渺,情知无博澜。
纵眺犹杳空,至竟济者安。
回思遇险时,分晷过亦难。
亦岂有奇画,死生听之天。
安知天矜否,此外无控抟。
一风动旬月,三日忽自阑。
未涉浪自怖,既涉焉用欢。
畏涂已数践,老命偶再全。
还家切勿诉,空遗儿女潸。
亦勿诉同列,同列已预言。
【注释】
解舟:解下船缆,让船顺流而下。棠阴砦:地名。
湖尽有残渺,情知无博澜。纵眺犹杳空,至竟济者安:湖水尽头仍有残存的波浪,我明白没有大浪了。眺望远方还是茫茫的水色,到底渡江的人是安定的。
回思遇险时,分晷过亦难:回想过去渡江的时候,一天的时间也难渡过去啊。
亦岂有奇画,死生听之天:难道有什么神奇的图画能够决定生死吗?
安知天矜否,此外无控抟:怎么知道上天保佑与否呢?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以掌握的。
一风动旬月,三日忽自阑:一阵风刮来,十几天就过去了,三天突然停歇了。
未涉浪自怖,既涉焉用欢:没有渡过的时候,自然恐惧;已经渡过了,还用什么高兴呢!
畏涂已数践,老命偶再全:害怕过河多次踩到泥泞的地方,我的寿命偶然保全了下来。
还家切勿诉,空遗儿女潸:回家后不要告诉家人,只能让他们流泪。
亦勿诉同列,同列已预言:也不要跟同僚们说,他们已经预料到了。
【赏析】
本诗作于元末明初,诗人在南雄府任职期间。这首诗写诗人渡江时的所见、所感。
开头两句“湖尽有残渺,情知无博澜”,诗人面对浩瀚的江面,感叹自己的生命有限,而人生的道路却很长,因此要珍惜时间。他想到过去自己曾经经历过很多危险,而现在又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这种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都深深地体现在这两句诗中。
中间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渡江过程中的内心感受。“纵眺犹杳空,至竟济者安”一句,诗人想象着自己在江上远眺的情景,虽然看不到尽头,但是只要渡过去就可以了,因此心中感到安定。“分晷过亦难”则表现了他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叹息。最后两句“畏涂已数践,老命偶再全”则写出了他对过去的经历的回忆,以及自己命运的感慨。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就像一条河流,虽然有很多波折和坎坷,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够渡过难关。
最后两句“还家切勿诉,空遗儿女潸”则是诗人对家人的嘱咐和关爱之情的表达。他希望家人不要为自己担心和忧虑,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有很多未知的风险和挑战。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够理解他的处境和心情,不要为他哭泣流泪。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