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山南刷铜绿,黄金锯解纯苍玉。庐山山北泼蓝青,碧罗幛裹翡翠屏。
昨日山南身历遍,今朝山北舟中看。山南是我所部民,山北是我乡中人。
部民乡人何厚薄,有人问我山美恶。诧南赊得乡里嫌,评北又道月旦严。
两平只在一言内,山如西子破瓜岁,山南是面北是背。
【注释】
①刷:涂抹。②黄金锯解纯苍玉:用黄金锯子锯开苍翠的玉,形容景色美丽。③碧罗幛裹翡翠屏:用碧绿色的布幔包着翡翠屏风。④部民乡人:这里指庐山山南和山北的居民。⑤何厚薄:为何厚、如何薄?⑥山美恶:山美或山恶。⑦诧南:责备南方。⑧赊:指责的意思。⑨破瓜岁:指女子十六七岁。⑩面北背南:指南方和北方。
【译文】
庐山山南涂上铜绿色,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庐山山北泼上蓝色青,像碧绿的丝帛裹着翡翠屏。
昨天我身历遍了山南,今天又乘船在山北看。山南是我所管辖的百姓,山北是我故乡的人。
管区百姓与乡中人有什么厚薄,有人问我山美不美?责问南方的责怪我,评论北方又认为我严苛。
只要一句话就能平分秋色,如西施般美丽,山南山北都如此。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庐山美景的短诗,诗人以独特的审美角度对庐山的南、北两峰分别进行描绘和比较,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首联写南峰的铜绿色,喻其色彩之艳丽;写北峰的蓝色青色,喻其颜色之鲜明。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两峰之美。
颔联写昨日所见之景,“遍”字表现诗人游历之广,而舟中所见更显真切。
颈联写两地百姓,一个为“部民”,“乡中人”;一个为“乡人”,一南一北,形成鲜明的对照。
尾联写诗人对两峰的评价,认为庐山的美在于南北各有特色。
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开阔深远,既赞美了庐山的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