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波上木叶脱,巫山宅前野花发。
子规啼杀不见人,空令千载忆灵均。
春兰九畹百亩蕙,自荣自落谁能佩。
泽国东山最上头,有客玩芳杜若洲。
扁舟夜上人鲊瓮,手掇骚人众芳种。
归来梦到阆风台,灵均花草和露栽。
寄言众芳未要开,更待诚斋老子来。

【解析】

此诗为寄题玩芳亭。玩芳亭是诗人的别墅,吴仁杰在此建了架阁以供游览赏玩,诗人便作诗相赠。玩芳亭在何处?据《舆地纪胜》卷五十九“洞庭山”条载:“洞庭山,洞庭湖中也。有石刻‘洞庭山’字。”又按《一统志》卷六十二:“洞庭山在府城西,洞庭湖中,一名青草山。”可知玩芳亭当在洞庭山中。从首句“洞庭波上木叶脱”可知玩芳亭在湖南岳阳,洞庭湖上。

第二句“巫山宅前野花发”,巫山为楚之故地,在今四川奉节、湖北房县一带。巫山与洞庭相邻,故玩芳亭亦当在洞庭湖畔。

第三句“子规啼杀不见人,空令千载忆灵均”,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是古蜀王杜宇死后变成的鸟。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自言生于辰年卯月,故名灵均,又名屈原。他遭谗被害之后,其墓在汨罗江上,人们常在端午节时在此祭祀屈原。“子规啼杀不见人”,指屈原死后,人们常常怀念他的爱国精神,而子规声声哀鸣,更使人们伤心不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第四句“春兰九畹百亩蕙,自荣自落谁能佩”,春兰花开九畹,蕙草生长百亩,这两种花都是香气四溢的名贵花卉,它们各自独自开花结果,又有谁会佩戴它们呢?这里诗人用“谁”字,表明没有人能够理解欣赏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第五句“泽国东山最上头,有客玩芳杜若洲”,泽国指洞庭湖。杜若是一种水生植物,茎叶长而尖,开小白花,结紫色小果实,味辛香。杜若洲即杜若岛。杜若岛位于洞庭湖中心,四周环绕着碧绿的小丘。这一句的意思是,泽国的东边最高的山上,有个地方可以观赏杜若花,诗人邀请客人来此游玩。

第六句“扁舟夜上人鲊瓮,手掇骚人众芳种”,诗人乘一叶扁舟夜上人鲊瓮,亲手播下了众多芳草种子。这里的“人”是“船”的谐音,意思是“船”。“人鲊瓮”是指用船上的腌鱼罐。

第七句“归来梦到阆风台,灵均花草和露栽”,归来之后梦见阆风台,梦见屈原正在种植花草,这些花草都沾带着露水。“阆风台”传说中仙人居所所在之地,在四川奉节。屈原曾在此地放逐。这一句的意思是,梦中回到那里后,看到屈原正在种植花草。

第八句“寄言众芳未开,更待诚斋老子来”,我告诉那些还没有开放的花儿说,你们不要过早开放,等李白再来的时候吧!这一句的意思是,告诉那些尚未开放的美丽花儿们说,不要过早地开放花朵,要等到李白再来的时候再开放吧!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玩芳亭的诗,也是一首咏物抒怀的抒情诗。诗人在诗中通过咏物抒怀的方式赞美屈原,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屈原爱国精神的崇敬。全诗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玩芳亭周围的景色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祝愿。

【答案】

寄题玩芳亭

洞庭波上木叶脱,巫山宅前野花发。

子规啼杀不见人,空令千载忆灵均。

春兰九畹百亩蕙,自荣自落谁能佩。

泽国东山最上头,有客玩芳杜若洲。

扁舟夜上人鲊瓮,手掇骚人众芳种。

归来梦到阆风台,灵均花草和露栽。

寄言众芳未开,更待诚斋老子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