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偶不饮,无事亦有思。
偶然举一杯,事至我不知。
岂独忘万事,此身亦如遗。
此酒本何物,秫先曲还随。
饭秫祗醒眼,嚼曲无醉时。
秫曲偶相逢,清泉媒妁之。
不知独何神,幻出忘世姿。
庄周不须周,惠施不须施。
贵贱与死生,不齐元自齐。
我本非搢绅,金华牧羊儿。
祗坐读诗礼,一出不得归。
归来今四年,似早其实迟。
海中无蓬莱,蓬莱在酒池。
今夕一杯酒,乘风驾云旗。
犹遭世缘缚,未挂神武衣。
【注释】
今日:今天。偶不饮:偶然不想喝酒。无事亦有思(wúshìyěyǒu):即使没有事情也要思考。举一杯: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事至:事情到来。不知:不知道。岂独:难道只有。忘万事:忘记一切事物,超然物外。此身:自己的身躯。亦如遗:也像遗忘了一样。秫(shū):高粱。曲(qū):酒曲。秫先曲还随:高粱的酒曲还在。饭秫(shǔ) :吃高粱。祗(zhī):只,仅仅。醒眼:清醒的目光。嚼(jué):咀嚼。秫曲:高粱酒曲。偶相逢:偶然相遇。清泉媒妁之:清澈的泉水,好像做媒人一样。独何神:为什么是神灵?幻出:变幻出。忘世姿:超脱世事的姿态。庄周(zhuāng zhōu) :庄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不须周:不需要“周”即不需用庄周来比喻。惠施(huì shī) :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名施(shī),姓惠。贵贱与死生,不齐元自齐:富贵贫贱和生死,并不都是平等的,但它们本来就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分别。我本非搢绅(jìn shēn):我并不是一个穿着官服的人。搢绅,古代指官员所佩带的礼帽、腰带等。金华(jīn huá):古郡名,在今浙江省中部偏北一带。牧羊儿:放羊的孩子。坐读诗礼:《论语》上说:“孔子少时好学不倦,他坐在家中读书,读到高兴处,便站起来走几步,再坐下来继续读。”后来人们常用“坐卧不宁”“坐读诗礼”等成语来形容专心致志地学习或工作。出不得归:不能出去回家。今夕一杯酒:今晚喝的这杯美酒。乘风驾云旗:骑着风,驾着云,就像旗帜一样飘动。犹遭世缘缚:还是遭受世俗的约束。未挂神武衣:还没有披上神仙的衣服。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饮酒后的自我感受和人生哲理的领悟,以酒喻人生,借酒消愁,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的人生态度。
第一句“今日偶不饮”,表明诗人今天不想喝酒,这与前两句的“无事亦有思”相呼应,突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第二句“偶然举一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饮酒并非出于习惯,而是有感而发,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俗的不屑。
第三句“事至我不知”,表达了诗人面对纷繁世事时的迷茫和困惑。第四句“岂独忘万事”,则表现了诗人在醉酒后的洒脱和超然,以及对万事万物的淡泊。第五句“此身亦如遗”,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的人生态度。
接下来的六句,诗人通过饮酒后的感悟,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理解。第七句“此酒本何物”,诗人以酒为媒介,引出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第八句“秫先曲还随”,则将酒与高粱、酒曲联系起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饮酒时的情景。第九句“饭秫祗醒眼”,则表达了诗人对饮酒后清醒目光的欣赏。第十句“嚼曲无醉时”,则表现了诗人饮酒时的从容与潇洒。第十一句“秫曲偶相逢”,则描绘了诗人与酒曲偶然相遇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饮酒的热爱。第十二句“清泉媒妁之”,则将清澈的泉水比作媒人,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美好期待。第十三句“独何神”,则表达了诗人对饮酒背后神秘力量的好奇。最后两句“幻出忘世姿”,则表现了诗人在饮酒中的超脱和忘却,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以饮酒为线索,通过对饮酒过程中的各种情感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诗人以酒为媒介,巧妙地将人生哲理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人通过饮酒这种看似寻常的行为,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