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去京华远,年逢旱暵馀。
群胥同黠马,比户甚枯鱼。
煦妪心空切,澄清志莫舒。
棼丝殊未治,错节讵能除。
听讼棠阴密,行春柳影疏。
宾筵求婉画,僧舍问真如。
逾月窥除目,经时绝传车。
素餐徒自饱,投刃岂曾虚。
盈耳嫌敲扑,堆床厌簿书。
故园无数舍,长日叹归欤。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
(1)“去京华远”意思是离家很远了。这里指远离京城。“年逢旱暵余”意思是今年又遇上大旱灾,即遭遇荒年或水灾。
(2)“群胥同黠马”是说官吏们像狡猾的马一样贪心不足,相互勾结;“比户甚枯鱼”意思是百姓生活贫苦,连鱼儿也活不下来。
(3)“煦妪心空切”意思是老妇心里感到十分焦急。“煦妪”是慈母的意思。“心空切”是心情焦虑不安。
(4)“澄清志莫舒”意思是想澄清天下的污浊,但自己的志向无法实现。“澄清”是澄清。“志莫舒”是心愿不能实现。
(5)“棼丝殊未治”的意思是像杂乱的丝线一样的国家大事,至今还没有得到治理。“棼丝”是乱丝。“未治”是尚未得到治理。
(6)“错节讵能除”的意思是像错结的枝条一样的社会问题,至今还不能得到解决。“错节”是错杂的枝节,比喻各种社会问题交错复杂。“讵能除”是无法清除的。
(7)“听讼棠阴密”意思是在棠阴树下听讼事,听到很多诉讼。“听讼”是指听审案件,审理案件。“棠阴”是棠梨树荫,此处借指官府。
(8)“行春柳影疏”意思是在春天植树造林时,看到柳树枝叶稀疏。“行春”是指春天里进行植树造林等活动。“柳影疏”是柳树枝条稀疏,形容春天景象。
(9)“宾筵求婉画”意思是在宾客宴席上请求画家绘制婉约的图画,用以点缀庭院。“宾筵”即宾客宴席。“婉”是委婉。“真如”指佛教语,指真实如佛。此处用来形容绘画的内容。
(10)“逾月窥除目”“经时绝传车”意思是一个多月后,朝廷下达了新的任命,我被罢免了官职。“逾月”是一个多月。“窥除目”是探看朝廷新任命官员的名单。“传车”是指传递圣旨的车驾。“经时”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
(11)“素餐徒自饱”,是说没有功劳却白白地吃饱肚子,徒然受到俸禄。“素餐”是不劳而获的意思。“投刃岂曾虚”,“投刃”是投刀割肉,比喻轻而易举地办成事。“岂曾”是哪里能够。“枉食”指白白享用俸禄,没有功绩。
(12)“盈耳嫌敲扑”,意思是耳朵里充满了拷问的声音,厌恶那些用严刑峻法来逼供的做法。“盈耳”是充满耳朵。“敲扑”是拷打刑罚。“厌簿书”是讨厌案卷文书。
(13)“故园无数舍”,意思是家乡有无数个庄园,自己却不能回去。“故园”是故乡。“无数舍”,是有很多的庄园。
(14)“长日叹归欤”,意思是在漫长的一天时间里,只能发出叹息,感叹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长日”是漫长的一天时间。“归欤”是表示无可奈何的慨叹。
【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的悲惨遭遇。诗中对贬谪生活的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朝政的不满和对社会黑暗的痛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