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执籥,右手秉翟。
进旅退旅,万舞有翼。

【注释】

1.太常:官名,掌管宗庙礼仪。乐章:音乐的曲调。三十首:即《太常乐章》共有三十分之一,即三十首曲子。南郊:皇帝祭天的地方。朝飨:在祖庙举行祭祀时,皇帝先到庙中行祭祀之礼,后到庙外行献酒等礼节。奏理安:《礼记·王制》中有“天子听政,使公卿修焉”。这里指演奏乐曲以迎神。迎神:迎接神灵降临。

2.执:拿持。籥:古代的一种乐器,形如笛,有十二孔,管身细长,吹孔分两行,每行三孔。翟(dié狄):野鸡,古代帝王、诸侯及贵族妇女所戴的冠冕上的装饰物。

3.进旅退旅:舞队进场和退场。万舞:古称八佾舞,是周代宫廷舞蹈之一,人数多,场面大,动作复杂。翼:指舞蹈动作的对称美。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时期。当时天下太平,国家强盛,因此诗人作诗歌颂皇帝南郊大祭天地。从诗的序言来看,此诗应为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十月所作,当时唐玄宗正举行南郊祭祀天地的大典,所以作者特意为此作了一首乐章歌辞来颂扬皇帝。全篇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由迎神入场,到演奏乐曲,最后到退场结束,层层推进。

第一句写乐队的编制。乐工们手持不同的乐器,按一定的次序排列在队伍里。乐队的人数很多,而且各司其职,各有分工。

第二句写乐队演奏的内容。乐队演奏的是迎神的音乐,用以迎接神灵的到来。

第三句进一步描写乐队的演奏情况。乐队演奏得非常精彩而又有节奏感。

第四句是说演奏结束后的仪式。乐工们按照一定程序进行表演,以表示对神灵的崇敬。最后一句写乐队表演结束时的情景。乐队表演结束以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这首诗通过描绘乐队的编制、演奏的内容、演奏的情况以及演奏结束的情景,表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宫廷音乐的发达和兴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