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轮月,不圆又不缺。
更无昼与夜,光耀常洞彻。
纵有蔀屋遮,亦莫之闲绝。
将此以为烛,难作进退说。
【注释】
进:古时的一种宫门名。月堂:旧指官署中的厅堂,因有月亮而取名。
轮:圆。
不圆又不缺:意即“圆缺”之意,这里指月之盈亏变化,但又不是真正的缺。
昼:白昼。
夜:夜晚。
更无昼与夜:白天和夜晚都没有,形容月色明亮。
光耀常洞彻:光辉照耀着,始终通明。
蔀屋:古代用以遮蔽日光的草盖或木盖。
亦莫之闲绝: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隔断它的光明。
将此以为烛,难作进退说:用它来照明,难以说明是前进还是后退。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的七言律诗。作者通过对月亮光明的描绘,表达了自己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首句写月之圆满无缺,突出其光明永恒;二句以昼为“不夜”、以夜为“不昼”,写月光普照,无所不及;三、四句写虽有遮光之物,也阻挡不住月的辉煌;末句写用这明亮的月亮作为火炬,难以说明前进还是后退。全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高远清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张九龄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提倡俭素简约的生活,反对奢靡浮华,主张重农抑商,关心民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恬淡宁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首诗就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