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信人心即大道,先圣遗言兹可考。心之精神是谓圣,诏告昭昭复皓皓。
如何后学尚滋疑,职由起意而支离。自此滥觞至滔襄,毋惑怀玉不自知。
何思何虑心思灵,不识不知洞光明。意萌微动雪沾水,泯然无际澄且清。
侍郎日用所自有,总是本原非左右。举而措之于三山,的然民仰如父母。
鉴明水止烛丝釐,变化云为奇复奇。斯妙可言不可思,矧可倾耳而听之。
然而皋禹尚兢业,不作好恶生枝叶。圣贤相与告戒尚有斯,某也何敢不于侍郎之前献此诗。
送黄文叔侍郎赴三山
某信人心即大道,先圣遗言兹可考。
心之精神是谓圣,诏告昭昭复皓皓。
如何后学尚滋疑,职由起意而支离。
自此滥觞至滔襄,毋惑怀玉不自知。
何思何虑心思灵,不识不知洞光明。
意萌微动雪沾水,泯然无际澄且清。
侍郎日用所自有,总是本原非左右。
举而措之于三山,的然民仰如父母。
鉴明水止烛丝釐,变化云为奇复奇。
斯妙可言不可思,矧可倾耳而听之。
然而皋禹尚兢业,不作好恶生枝叶。
圣贤相与告戒尚有斯,某也何敢不于侍郎之前献此诗。
注释:
某(您):代词,指作者自己。
信:相信。
大道: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或真理。
遗言:前人留下的教诲或言论。
兹:这个。
心之精神:心灵的本质或精神。
昭昭:明亮明显的样子。
复皓皓:又明亮又洁白。
滋疑:增加疑惑。
起意:产生念头或想法。
滥觞:比喻事物的开端。
昧:不明。
知:了解。
洞明:非常清楚明白。
微动:微小的动作或变化。
沾水:接触到水。
泯然:消失的样子。
澄:清澈。
左右:指身边的事物。
鉴:镜子。这里比喻明察秋毫。
水止:水流停止。这里比喻明察一切。
烛丝厘: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细烟。这里比喻洞察事物的本质。
变化:变化无常。
斯:这。
言:语言。
岂:怎么。
皋、禹:古代两位贤明的君主。皋陶、禹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他们治理国家有功于民,被后人尊称为贤王。
兢业:兢兢业业,形容谨慎努力地工作。
好恶:喜爱和厌恶。
枝叶:树木的分枝,比喻事物的细节或小事。
献:赠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给黄文叔侍郎的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黄文叔的高度信任和赞赏之情,认为他的心性就是大道的体现,他的言论就是圣人的智慧。同时,他也提醒黄文叔不要因自己的怀疑而偏离大道,要保持初心并坚定信念。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智慧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