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侵官弄胸臆,青帝欲满勾芒慵。
骄阳暴苗不得秀,风俗相顾无颜容。
我公裨补造化手,乞许暂息平奸骢。
西湖景好天子借,讼简朝夕临青铜。
忽窥庭民有旱色,辍寝废饭忘巾筇。
访求雩法得古本,若可舒卷阴阳功。
除坛规土锸未动,精意已与神耳通。
雷官风师不敢息,先时奔走鞭群龙。
稚苗滂霈饱哺乳,一夕换得千里丰。
老幼欢呼相公雨,喜气酝酿为和风。
一封朝缄万室意,慰减焦思宽九重。
选牲祀龙益倾倒,大宅不满犹忡忡。
朴愚幕吏解公意,期雨沾足环海中。
不以一郡喜为喜,喜忧天下公之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述了喜雨的场景。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关键词的注释和赏析:

  1. 火神侵官弄胸臆,青帝欲满勾芒慵。
  • “火神”通常指炎帝,这里可能比喻炎热的天气或旱情。
  • “青帝”指东方的神,主管生长,“勾芒”为木神,此处形容春意盎然。
  • “欲满勾芒慵”意味着春天的气息已经足够充沛,但天气仍显慵懒。
  1. 骄阳暴苗不得秀,风俗相顾无颜容。
  • “骄阳”形容强烈的阳光。
  • “暴苗”是指过度的阳光使庄稼不能正常生长。
  • “风俗相顾无颜容”表达了人们对这种天气状况的不满和忧虑。
  1. 我公裨补造化手,乞许暂息平奸骢。
  • “我公”指诗中的主要人物,可能是地方官员。
  • “裨补造化”表示帮助修复自然秩序,恢复生机。
  • “乞许暂息平奸骢”请求暂时平息旱情,让百姓免遭灾害。
  1. 西湖景好天子借,讼简朝夕临青铜。
  • “西湖景好”暗示西湖风景宜人,环境优美。
  • “天子借”表明天子将西湖美景借给人们享受。
  • “讼简朝夕临青铜”意味着诉讼案件减少,官府工作轻松。
  1. 忽窥庭民有旱色,辍寝废饭忘巾筇。
  • “忽窥庭民有旱色”突然看到庭院里的百姓面露愁容。
  • “辍寝废饭”形容因担忧而不吃不睡。
  • “忘巾筇”意为忘记了拄杖。
  1. 访求雩法得古本,若可舒卷阴阳功。
  • “雩法”是一种祈求雨水的祭祀方法。
  • “古本”指古代的方法或书籍。
  • “若可舒卷阴阳功”意思是如果能按照古法施行,就能调节天地间的阴阳平衡。
  1. 除坛规土锸未动,精意已与神耳通。
  • “除坛规”指的是准备祭祀仪式。
  • “土锸”是挖土的工具。
  • “精意已与神耳通”表示内心的愿望已经与神灵沟通。
  1. 雷官风师不敢息,先时奔走鞭群龙。
  • “雷官”指掌管雷电的神职。
  • “风师”指掌管风的神职。
  • “不敢息”表示他们不会停止行动。
  • “先时奔走鞭群龙”意味着提前做好准备,以便随时应对变化。
  1. 稚苗滂霈饱哺乳,一夕换得千里丰。
  • “稚苗”指幼小的植物。
  • “滂霈”形容大雨滂沱。
  • “哺哺乳”表示植物得到了充足的水分。
  • “一夕换得千里丰”意味着一夜之间,雨水改变了千里土地的景象。
  1. 老幼欢呼相公雨,喜气酝酿为和风。
  • “老幼欢呼”表达了人们的欢欣之情。
  • “相公雨”指这场及时雨。
  • “喜气酝酿为和风”意味着喜悦的氛围逐渐形成和谐的气候。
  1. 一封朝缄万室意,慰减焦思宽九重。
  • “一封朝缄”指的是朝廷发布的紧急通知。
  • “万室意”代表无数家庭的期望。
  • “慰减焦思”表示减轻了人们的焦虑。
  • “宽九重”意味着让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感到宽慰。
  1. 选牲祀龙益倾倒,大宅不满犹忡忡。
  • “选牲”指的是选择供品进行祭祀。
  • “祀龙”是对龙的崇拜或祭祀。
  • “益倾倒”表示更加虔诚地祈祷或祭祀。
  • “大宅不满犹忡忡”意味着即使家中财物充足,仍有所欠缺,心中仍然不安。
  1. 朴愚幕吏解公意,期雨沾足环海中。
  • “朴愚幕吏”指的是朴实无华的幕僚。
  • “解公意”表示理解并满足公家的心愿。
  • “期雨沾足环海中”意味着期望雨水能滋润整个沿海地区。
  1. 不以一郡喜为喜,喜忧天下公之公。
  • “不以一郡喜为喜”指的是不因为自己的家乡高兴而忽视其他地区的困难。
  • “喜忧天下公之公”意味着关心天下的福祉,愿意承担公众的责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