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如学道,可进不可已。
悬崖更千仞,壮志须万里。
平生石鼓怀,独酌灵源水。
峨峨大顶峰,欲往辄中止。
今朝复何朝,击楫渡清泚。
好风从西来,缥渺吹游子。
褰褰涉危巅,万象得俯视。
东南际大海,日月旋磨蚁。
烟云隔洲渚,历历犹可指。
城中十万家,嚣杂不到耳。
郊原与廛市,琐碎如聚米。
同来皆良俦,得酒共欢喜。
深林更叫啸,磐石恣徙倚。
摩挲陈公碑,岁月为我纪。
更持末后句,归以铭吾几。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苏东坡的《游鼓山登大顶峰》,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游鼓山登大顶峰
- 诗句释义:游览鼓山并攀登至山顶,登上了最高的山峰。
- 登山如学道,可进不可已。
- 译文:登山就像学习道理,可以前进但不能止步。
- 注释: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登山精神的赞美,认为爬山是一种修行,只有不断地向前迈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 悬崖更千仞,壮志须万里。
- 译文:更陡峭的悬崖高达千仞,宏伟的志向需要万里来达成。
- 注释:这里的“千仞”指的是非常高的崖壁,而“壮志”则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 平生石鼓怀,独酌灵源水。
- 译文:一生都在怀念着石头鼓,独自在灵源山上饮酒。
- 注释:这里的“石鼓”可能是一种乐器或文物,而“灵源水”可能是某个地名或自然景观。
- 峨峨大顶峰,欲往辄中止。
- 译文:高耸入云的大山峰顶,我正要前行却停下了脚步。
- 注释:这里的“峨峨”形容山峰的高耸,而“欲往辄中止”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犹豫和迟疑。
- 今朝复何朝,击楫渡清泚。
- 译文:今日又有何朝?挥楫渡过清澈的水。
- 注释:这里的“清泚”可能是指清澈的水流,而“击楫”则是古人的一种划船动作。
- 好风从西来,缥缈吹游子。
- 译文:温暖的风吹自西边,轻轻吹拂着游子的心。
- 注释:这里的“缥缈”形容风的轻盈和飘逸,而“游子”则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其他的游子。
- 褰褰涉危巅,万象得俯视。
- 译文:小心翼翼地踏过危险的悬崖,可以一览众山小。
- 注释:这里的“褰褰”形容行动的谨慎和小心,而“万象得俯视”则表达了诗人俯瞰群山的豪情和胸怀。
- 东南际大海,日月旋磨蚁。
- 译文:东南方向靠近大海,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旋转打磨着微小的蚂蚁。
- 注释:这里的“磨蚁”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和月亮的光芒对微小生物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渺小。
- 烟云隔洲渚,历历犹可指。
- 译文:烟雾弥漫隔着洲渚,虽然模糊但依然可以辨认。
- 注释:这里的“历历”形容景象清晰可见,而“犹可指”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
- 城中十万家,嚣杂不到耳。
- 译文:城中有十万户人家,喧闹杂乱的声音听不见。
- 注释: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 郊原与廛市,琐碎如聚米。
- 译文:郊外的原野和集市,琐碎得像是堆积的米粒一样。
- 注释:这里的“琐碎如聚米”形象地描绘了城市的喧嚣和小市民的生活状态。
- 同来皆良俦,得酒共欢喜。
- 译文:和我一起来的都是好朋友,一起喝酒共同欢笑。
-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珍视和朋友间的情谊。
- 深林更叫啸,磐石恣徙倚。
- 译文:深深的树林里传来了叫声,磐石上我可以随意倚靠。
- 注释:这里的“叫啸”和“磐石”分别描绘了森林里的野生动物和坚固的岩石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摩挲陈公碑,岁月为我纪。
- 译文:摩挲着陈公的石碑,岁月记录了我的名字。
- 注释:这里的“陈公”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或名人,而“纪”则表示记录的意思。
- 更持末后句,归以铭吾几。
- 译文:再拿着最后一句,把它铭刻在我的心中。
-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知识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