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借颜色月借光,作团秾绿缀深黄。
合令范晔添成传,曾向维摩饭此香。
尚忆□□披御赐,颇疑妙舞簇霓裳。
当陪玉树栽天上,肯学夭桃露短墙。
【注释】
次韵仲秉木犀:这是一首和诗,即诗人在别人的作品中作的和诗。仲秉:作者的朋友。木犀:桂花。金借颜色月借光:比喻月亮的光辉给桂花增添了光彩。团秾绿:指绿色的叶子。黄:指黄色的花。合令范晔添成传:使范晔(东汉末年史学家)也为之赞叹不已。范晔《世说新语》记载:“谢安笑子敬:‘君非复吴兴佐,乃向益德重耳。”曾向维摩饭此香:比喻香气远播。曾向:曾经。维摩:梵语Vimalā的音译,意译“文殊师利”。饭:尝味。此香:指桂花的香味。尚忆□□披御赐:回忆皇帝曾赐给他桂花。□□:不详所指。披:同“披”,赐予。御赐:皇帝赐给的东西。颇疑妙舞簇霓裳:怀疑那美妙的舞蹈中也有用彩衣装扮的人。簇:聚集,围绕。霓裳: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的衣服,这里代指舞女。当陪玉树栽天上:应该与玉树一样高傲地生长在天上。玉树:神话传说中天帝的长子名高,因长得太美而不得上天,留在凡间。肯学夭桃露短墙:愿意像夭折的桃花一样,虽然美丽但是没有结果只落得个凋零的结局。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舜钦的一首和诗。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
第一句“金借颜色月借光”,以金和月为喻,形容桂花的美丽和高雅。这里的“金”和“月”都是象征性的词汇,代表着桂花的高贵和纯洁之美。而“颜色”和“光”则分别代表了桂花的外在形态和内在韵味,使得整句话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第二句“作团秾绿缀深黄”,描绘了桂花的外形特征。其中,“作团”指的是桂花的花朵呈团状排列;“秾绿”则形容了叶子的颜色浓绿;“缀深黄”则描绘了花的颜色为深黄色。这些描述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美感,使得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那些美丽的桂花。
第三句“合令范晔添成传”,以范晔为例,说明桂花的美不仅仅体现在视觉上,更在于其独特的韵味和气质。这里的“范晔”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史学家范晔(139-195),他曾经为王羲之、张芝等人的作品撰写序言,其中不乏对人物品格和作品价值的高度评价。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桂花的美如同范晔所赞赏的那些人物一样,值得人们去品味和欣赏。
第四句“曾向维摩饭此香”则进一步强调了桂花的香气和价值。这里的“维摩”指的是佛教故事中的维摩诘居士,他曾经向一位僧人请教佛法,但那位僧人却拒绝了他的请教。然而,这位僧人却在餐桌上摆上了各种美味佳肴,供维摩诘享用。这里的“饭此香”可以理解为品尝桂花的香气,享受其中的美味和雅致。
整首诗通过描绘桂花的美丽和气质,以及与友人之间的友谊和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