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盖代手,千载柳柳州。
落笔记山水,奇香撼琳球。
开卷一再读,宛若从之游。
历历爽心目,毛发为飕飕。
若人嗜清旷,步履素得幽。
揽胜得枢要,天地不可搜。
巉巉华山孙,藤萝护维陬。
绝顶葺荷盖,风月共夷犹。
物色自飞动,与我相答酬。
千里入睥睨,远眼纵莫收。
凭轩写清绝,文与境趣侔。
柳魂不可招,君几绍前修。
何当弃圭组,从君送清愁。
张明远自持其所居萃胜亭记来求诗为赋三篇
文章盖代手,千载柳柳州。
这句诗表达了对柳宗元的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他认为柳宗元的文章技艺高超,其影响力贯穿千年。”千载”一词强调了柳宗元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深远影响,表明他的文学地位在唐代乃至整个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落笔记山水,奇香撼琳球。
这里描述的是柳宗元笔下所描绘的山水画卷,充满了神奇和美妙。他用笔墨记录下那些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香气,使得读者仿佛可以亲身感受到那如琳球般闪耀的美景。这种描写手法生动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开卷一再读,宛若从之游。
这句话表明了柳宗元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每一次翻开他的书卷,都像是重新经历了一次游历山水的过程,让人心旷神怡。这种阅读体验让人陶醉其中,仿佛自己已经身临其境,与作者一同游览了那美丽的山河。
历历爽心目,毛发为飕飕。
这里的“飕飕”形容风声,可能是由于山风吹拂,使人感觉毛发都在轻轻飘动。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那种心灵上的震撼和愉悦让人难以忘怀。这种感受不仅仅是因为文字本身的美,更是因为作者通过文字传达出的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若人嗜清旷,步履素得幽。
这句诗表达了柳宗元对于清幽环境的偏好。他喜欢那种远离尘嚣、宁静而清新的环境。这种心境可能源于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在这里,“步履素得幽”可以理解为在追求这种理想状态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轻松和自在。
揽胜得枢要,天地不可搜。
这里的“揽胜”意味着抓住机遇、把握时机的意思。而“枢要”则是指关键之处或最重要的部分。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在抓住了关键的时刻,才能真正领略到天地间的奥妙和精髓。这种观点强调了在特定时刻才能体验到最深刻的意义。
巉巉华山孙,藤萝护维陬。
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华山比作一位老者,用藤萝作为它的庇护。这样的描写赋予了华山一种亲切而古老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种写法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神秘。
绝顶葺荷盖,风月共夷犹。
这句诗描述了站在山峰之巅,可以看到一片荷叶覆盖的景象。这里的“风月”可能指的是自然风光或者月光,与“荷盖”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浪漫的氛围。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
物色自飞动,与我相答酬。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周围景物的感知和反应。当诗人看到美丽的景致时,他会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仿佛是景物反过来回答他的情感和思想。这种表达方式展示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千里入睥睨,远眼纵莫收。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向往和憧憬。尽管身处咫尺之地,但眼中看到的却是千里之外的壮美景象。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展现了他对广阔自然世界的敬畏之情。
凭轩写清绝,文与境趣侔。
这里强调了诗人在高处俯瞰时的心境与所观察到的自然景色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境界。通过“凭轩”这一动作,诗人得以更近距离地欣赏美景,并与之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能力,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柳魂不可招,君几绍前修。
这句话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敬仰之情。他认为自然界中的柳树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魅力,无法被完全捕捉或模仿。而诗人自己也在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文学传统,致力于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他对自己使命的认识和追求。
何当弃圭组,从君送清愁。
最后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他愿意放弃世俗的名利和束缚,跟随自然的脚步去追寻那份清雅和宁静。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