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从一笑忘蹉跎,三过秋风锦水波。
游子依人仰眉睫,令兄爱客费弦歌。
思归仙鹤方惊露,欲起病凫还避罗。
共感乌纱能爱老,长长遮护两苍皤。

【注释】

①简:书信。出:出仕。偶成:偶然写成的诗。呈:送给。郫令:县令,指张盘公。张:姓,盘。张盘公:人名。大夫:官名。②三过:三次经过。秋风锦水波:指诗人多次经过锦江,秋风吹过水面,泛起了层层波浪。③游子:离家在外的人。依人:依恋他人。仰眉睫:抬头仰望,用眼扫视。④令兄:对兄长的敬称。爱客:喜爱客人。费弦歌:弹奏琴瑟唱歌曲。⑤仙鹤方惊露:仙鹤正受惊而露出惊恐的神色。⑥病凫还避罗:生病的野鸭子被捕捉而躲避。病凫:病弱的野鸭。⑦长长:形容头发很长。乌纱: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用黑纱做成。能:能够做到。爱老:爱护老人。两苍皤:双鬓斑白。苍皤:白发,这里指两鬓已变白色。

【赏析】

此诗作于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当时作者任华阴县尉,因与县令张盘公有矛盾,被迫辞官回乡。张盘公是位贤德的县令,他爱惜人才,礼贤下士。因此作者在诗中对张盘公深表敬意,也表现了他对自己归隐的庆幸和满足。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锦水边偶遇张盘公的情景,表现出他轻松愉快的心情。“相从一笑忘蹉跎”一句,表达了与张盘公相遇时的喜悦心情。他们相互陪伴、相互鼓励,忘记了世俗的烦恼,忘却了岁月蹉跎的无奈。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张盘公的敬重,又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第三句写张盘公对游子的关爱,以及自己对这种关爱的感激之情。这里的“三过秋风锦水波”,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锦水的美景,更寓意着张盘公三次来到诗人身边,给予诗人关心和帮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张盘公深深的感激之情。

第四句则是写张盘公喜爱客人的特点。“游子依人仰眉睫”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张盘公热情好客的形象。他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来访的客人,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这句诗既赞美了张盘公的人格魅力,又表达了诗人对张盘公的喜爱之意。

第五句写诗人在锦水边看到仙鹤受惊的情景,以及自己因病无法去看望张盘公的遗憾。“思归仙鹤方惊露”一句,以仙鹤被惊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张盘公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因病不能前去拜访张盘公的遗憾。

第六句写诗人因病未能前往拜访张盘公时的心境。“欲起病凫还避罗”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病而不能前去拜访张盘公时的无奈。这里的“病凫”指的是因病不能行动的野鸭子,它只能在水中游动,却不敢靠近捕鸟网,生怕被捕捉。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因病不能前去拜访张盘公时的无奈,又体现了他对张盘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是写诗人对张盘公的敬服之情,以及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共感乌纱能爱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张盘公尊重老年人美德的敬佩之情。这里的“乌纱”指的是官员戴的黑色头巾,象征着地位和权力。“共感”表示大家共同感受,强调了这种尊敬是大家共同认同的。而“能爱老”则表示张盘公具有爱护和尊敬老年人的美好品德。

第八句写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表达了他渴望归隐山林的愿望。这里的“长长遮护两苍皤”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遮护”意味着保护和照顾,而“两苍皤”则是指双鬓已经泛白的头发,象征着年岁渐长。

整首诗通过对张盘公与诗人的交往过程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张盘公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