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髻宾筵盛,齐眉妇礼闲。
谓宜俱白发,忽去作青山。
大梦惊蝴蝶,何时识佩环。
哀歌行欲绝,丹旐雨斑斑。
【注释】
1.乐寿县君:汉代郡守夫人的封号,这里指代汉成帝时王太后的妹妹王君侠。
2.剪髻宾筵盛(“筵盛”即盛大):形容宴会丰盛。
3.齐眉妇礼闲:《礼记》载,女子出嫁后要为丈夫洗头,以示尊敬,所以有“齐眉”之礼。
4.谓宜俱白发:应该一起变老。
5.忽去作青山:突然离去,化作青山。
6.大梦惊蝴蝶:比喻生死如梦。
7.佩环:玉佩和玉环,古代妇女佩戴在身上用以装饰的首饰。
8.哀歌行欲绝:悲伤的歌声将要断绝。
9.丹旐雨斑斑:红色的旌旗被雨水打得很斑驳,象征丧事的凄凉。
【赏析】
此诗是挽词,悼念的是乐寿县君吕氏。吕氏是西汉成帝王皇后的妹夫、王商的女儿,故称王氏为乐寿县君。据《汉书·外戚传》:王商为丞相,封高武侯,其弟王立嗣爵,立字子长,以王氏女妻为太子太傅霍光女婿,后立尚主成帝女定陶王之女显,生三男三女。长子王谭早薨,次子王商为丞相,其女吕氏成为乐寿县君。吕氏死,王商作挽词两首。这两首诗,从形式上看是两联八句四对,而实际是两联四句四对。第一联是写乐寿县君生前的情状,第二联则是写她的死因。
乐寿县君生前的情状,用四组诗句描绘出来。
第一组“剪髻宾筵盛”,是说乐寿县君的发髻整齐,宴会上很盛大;“齐眉妇礼闲”,是指她遵守妇道,端庄娴静;“谓宜俱白发”,是她应该和丈夫一起老去。“齐眉”、“妇礼”,都暗指王立,这是作者对乐寿县君一生的概括。
第二组“忽去作青山”,是说她突然离世而去,化作了山岭;“大梦惊蝴蝶”,是说死亡像一场大梦,使人惊醒,犹如蝴蝶在梦中飞舞;“何时识佩环”,是说人们将再也见不到她的玉佩和玉环了。“佩环”是王立妻子的象征。
这四组诗句中,第一、二句是对乐寿县君生前生活的描写。第三、四句是对她死因的揭露。作者指出:“大梦惊蝴蝶”,“何时识佩环”,说明乐寿县君的死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事,她死得那么突然,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突然飞入花丛之中,又忽然间飞走了一样。“佩环”是王立的妻子的象征,乐寿县君死了,王立也失去了他的妻子,这是她死因的一个方面。同时,乐寿县君死后,王立也感到悲痛万分,他的悲哀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哀歌行欲绝”,就是最好的证明。“哀歌行”,是指王立的悲歌;“欲绝”,是说王立的悲歌已经快要唱完了。最后四句是写乐寿县君的死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影响。“丹旐雨斑斑”,是指红色的丧幡在雨中打湿,显得斑斑点点的;“哀歌行欲绝”,是说人们在哀悼乐寿县君的声声悲歌就要停止了,这是乐寿县君死因的另一方面的表现。
这首诗的特点是通过对比来揭示问题的实质。乐寿县君的死,既是不幸的事,也是必然的事,这种必然性是由她生前的所作所为造成的。因此,乐寿县君的死与王立的悲痛之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者通过对乐寿县君生前生活的描述和死后影响的揭示,使读者对乐寿县君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