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夜雨听鸣蛙,老境侵寻每忆家。
白发生来惊客鬓,黄粱炊熟又春华。
百年不负胶投漆,万事相依葛与瓜。
胜日主人如有酒,犹堪扶病见莺花。
这首诗是苏轼在病后所作,以“次韵和稚川进叔倡酬之什”为题。下面是对每句的逐句释义:
- 池塘夜雨听鸣蛙,老境侵寻每忆家。
- “池塘夜雨”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雨水滋润着池塘,发出细密的声响。
- “鸣蛙”指的是青蛙的叫声,增添了诗中的生活气息。
- “老境侵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岁增长的感慨,岁月无情,人已老矣。
- “每忆家”说明无论身在何处,心中总牵挂着家乡。
- 白发生来惊客鬓,黄粱炊熟又春华。
- “白发生来惊客鬓”中的“白发生”指的是人的头发变白,这是衰老的一种外在表现。
- “客鬓”指的是因长时间漂泊在外而变得稀疏的鬓角。
- “惊客鬓”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以及自己容颜老去的无奈。
- “黄粱炊熟又春华”中的“黄粱炊熟”是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一个典故,指的是煮黄粱的梦想终于实现。
- “又春华”则是指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百年不负胶投漆,万事相依葛与瓜。
- “百年不负胶投漆”意味着尽管人生短暂,但仍然值得追求那些看似无谓的事情。
- “胶投漆”在这里可能是一种比喻,表示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 “万事相依葛与瓜”则是说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相互依存,就像葛藤和瓜果一样紧密相连。
- 胜日主人如有酒,犹堪扶病见莺花。
- “胜日主人如有酒”中的“胜日”意味着美好的时光,暗示了作者在这样的日子里感到愉悦和满足。
- “犹堪扶病见莺花”中的“犹堪”表示还勉强能够,“扶病”指的是身体不好,但仍坚持参加活动。
- “见莺花”则是指在这样的美好时光里,能够看到春天里美丽的鸟儿和花儿。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首句通过描述池塘夜雨的情景,引出对老年生活的感慨。接着,诗人用白发和春华两个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春天到来的喜悦。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体弱,但依然珍视生活,希望能够在美好的时光里享受自然之美。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