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虏乘秋屡合围,上书公独请偏师。
庭中子弟芝兰秀,塞上威名草木知。
千里折冲深寄此,三衙虚席看除谁。
与公相见清班在,仁祖重来筑旧基。

【注释】

黠虏:指契丹。乘秋:在秋天。公独请偏师:你只要求调拨一支偏师(即一支小部队)来抵御契丹。庭中子弟:指朝廷中的官员和士人。芝兰秀:比喻朝中的官宦子弟。塞上威名:指边塞上的将领的威名。塞上,这里指西北边境。草木知:意思是边关的人都知道。千里折冲:用千里之遥来比喻对敌人进行坚决打击。深寄:寄托深远。三衙:唐时设置于京城内外,掌管京城治安的机构,也泛指官府。虚席:空着的席位。看除谁:意思是说,谁有资格填补这个空缺。与公相见:与你相见。清班:清正廉洁的官吏之行列(指官职)。仁祖:指宋太宗。重来:再次来临(指宋朝的建立)。筑旧基:重新修建以前被毁的地方。

【译文】

狡猾的敌人在秋天多次合围,只有你请求朝廷派一支偏师来抵御。

朝廷中的官员和士人都是聪明有才干,在边塞上的将士威名家喻户晓。

对敌斗争需要千里远的距离,而我们却有一支能打仗的军队。

朝廷中有很多官员,但真正能够胜任这一职务的却没有人。

请你与我相见,我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我的职位是清正廉洁的官吏之行列,也是仁祖皇帝重建的基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吉邻机宜而写的一首赠诗,表达了作者希望对方能够担任重要职务的美好愿望。

首联“黠虏乘秋屡合围,上书公独请偏师。”诗人先写契丹屡次入侵中原,朝廷大臣纷纷上书请求增加军队,只有他一个人请求派一支偏师来抵御。这里的“黠虏”指的是契丹,“乘秋”是指秋季,“屡合围”是指屡次围攻中原。“上书公独请偏师”中的“上书”是指大臣们向皇帝呈递奏章,“独请”是指他独自请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契丹屡次入侵中原,朝廷大臣纷纷上书请求增兵抵抗,只有他一个人请求派一支偏师来抵御。这说明他具有高超的军事才能,能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建议。

颔联“庭中子弟芝兰秀,塞上威名草木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朝廷中的官员和士人都是聪明有才干,在边塞上的将士威名家喻户晓。这里的“庭中子弟”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和士人,“芝兰秀”是指才华出众,“塞上”指的是边塞,“威名”是指威信,“草木知”是指百姓都知道他们的威信。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朝廷中的官员和士人都是聪明有才干,在边塞上的将士威名家喻户晓。这说明他的才能和威望已经传遍了整个国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颈联“千里折冲深寄此,三衙虚席看除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对敌斗争需要千里远的距离,而我们却有一支能打仗的军队。这里的“折冲”是指击退侵略者的军事行动,“三衙虚席”是指朝廷中有多个职位空缺,“除”是指任命。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对敌斗争需要千里远的距离,而我们却有一支能打仗的军队。这说明他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局势,为国家的安全做出贡献。

尾联“与公相见清班在,仁祖重来筑旧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请你与我相见,我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我的职位是清正廉洁的官吏之行列,也是仁祖皇帝重建的基石。这里的“与公相见”是指与他见面交谈,“清班”是指清正廉洁的官职,“仁祖”是指宋太宗赵光义,“重来”是指再来临,“筑旧基”是说重新修建以前被毁的地方。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请你与我见面交谈,我是位清正廉洁的官员,我的职位是清正廉洁的官吏之行列,也是仁祖皇帝重建的基石。这说明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愿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