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辔松阴不起尘,岚光经雨一番新。
遥知数夜寻山宿,便是全家避世人。
落日已迷烟际路,飞花还报洞中春。
可怜不更寻源入,若见刘郎想问秦。
和答刘太博携家游庐山见寄
黄庭坚诗意与赏析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其诗作以豪放、清新著称,尤擅长七言律诗。本诗《和答刘太博携家游庐山见寄》便是其中佳作之一,现摘录如下:
缓辔松阴不起尘,岚光经雨一番新。
遥知数夜寻山宿,便是全家避世人。
落日已迷烟际路,飞花还报洞中春。
可怜不更寻源入,若见刘郎想问秦。
注释:
缓辔:缓慢地驾车。
松阴:松树的阴影。
岚光:山间云雾之光。
数夜:几个晚上。
烟际路:烟雾缭绕的道路。
飞花:飘落的花瓣。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首句“缓辔松阴不起尘”,描绘了诗人驾轻车缓行在松林之中的情景,强调了与世隔绝的意境。接着“岚光经雨一番新”展现了雨后山林的新气象,暗示着生命的更新与希望。
第二句“遥知数夜寻山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夜探访山林的好奇和赞赏。这不仅是对他行动的肯定,更是对友情的颂扬。而“便是全家避世人”则表现了诗人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
第四句“落日已迷烟际路”,用夕阳余晖映照出山路的模糊景象,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神秘。末尾“飞花还报洞中春”,则巧妙地以飞花传达春天的气息和生机,体现了自然界细微之处的美好。最后两句“可怜不更寻源入,若见刘郎想问秦”则是诗人的自问自答,表达了一种遗憾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是黄庭坚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