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梦吞江起解颜,诗成有味齿牙间。
前身邺下刘公干,今日江南庾子山。

诗句“渴梦吞江起解颜,诗成有味齿牙间”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以梅馈晁深道戏赠二首·渴梦吞江起解颜》,此诗句不仅描绘了一种艺术境界,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下面将详细解读这一诗句:

  1. 诗句原文
    渴梦吞江起解颜,诗成有味齿牙间。
    前身邺下刘公干,今日江南庾子山。

  2. 诗句注释

  • 渴梦吞江:形容诗人在创作时灵感如泉水般涌出,仿佛能吞噬江水一般源源不断。
  • 起解颜:指诗人从极度困顿或烦恼中解脱出来,焕发精神,脸上露出笑容。
  • 诗成有味:指诗歌完成后,其内容和形式都达到了一种美妙的境界,让人回味无穷。
  • 齿牙间:比喻诗歌的味道,即诗歌读来令人回味,仿佛品到了美味佳肴。
  • 前身邺下刘公干:指的是诗人的前身在邺下时期(即东汉末年的魏晋时期),与著名的文学家刘桢相提并论。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品德著称。
  • 今日江南庾子山:庾信,字子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其作品多描写故国之思和个人命运之悲,情感深沉而真挚。
  1. 诗句翻译
  • 口渴之时,诗人如同饮尽了江河之水,醒来时精神焕发,面带微笑。
  • 完成诗歌后,其味道留在口中久久不散,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 诗人的前身为东汉末年的大文学家刘桢,如今他的作品流传至今,依然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学魅力。
  1. 诗句赏析
  • 艺术境界:“渴梦吞江”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汲取灵感的情景,这种艺术境界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创作的热爱和执着。同时,“饥肠辘辘”也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和努力。
  • 情感表达:“诗成有味”不仅是对诗歌本身的一种评价,更是对诗人创作态度和精神境界的一种赞美。诗人通过对诗的创作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其对诗歌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
  • 历史人物对比:“前身邺下刘公干,今日江南庾子山”这一对比,既展示了诗人与前人之间的联系,又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自豪和自信。通过比较不同时代的文学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1. 创作背景
  • 此诗作写于黄庭堅晚年退居江西铅山期间,此时他已远离政治舞台,转而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
  • 这首诗既是对自身创作生涯的一种回顾和总结,也是对他过往岁月的一种怀念和致敬。
  • 诗中流露出的情感丰富而复杂,既有对过去岁月的留恋,又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通过对《以梅馈晁深道戏赠二首·渴梦吞江起解颜》的逐句解析,可以看到黄庭坚作为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艺术追求以及哲学思考。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和执着,也折射出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