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入醉乡无畔岸,心与欢伯为友朋。
更阑骂坐客星散,午过未苏发鬅鬙。
注释:身陷醉乡,没有边界,心与欢伯为友朋。夜深了,骂座的客人散去,午时过后,头发还没有梳好。
赏析:谢应泰(1049-1132),字伯蕴,号东山野逸,临海(今属浙江)人,北宋文学家。《宋史》有传。他少聪敏绝群、能属文辞,以诗名于世。《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多警句,不落窠臼”。
首联:“身入醉乡无畔岸”,意为身处于酒醉的境界中,没有边际。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饮酒后的状态,仿佛置身于一个无边无际的醉乡之中。这里的“身入”指的是身体完全融入其中,“无畔岸”则意味着这种状态没有界限,如同置身于无际的水域之中。
颔联:“心与欢伯为友朋”,意为内心与欢乐之神成为朋友。这里提到的“欢伯”是指古代传说中掌管音乐的神灵,象征着欢乐和愉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饮酒过程中,心境变得愉悦而自由,仿佛与快乐的神灵成为了朋友。
颈联:“更阑骂坐客星散,午过未苏发鬙。”意为到了深夜时分,喝酒作乐的客人已经离去,而我还沉醉其中。这里描述了诗人在饮酒后的放纵状态,直到深夜,还在继续饮酒作乐。同时,这句诗还描绘了诗人头发凌乱的形象,似乎还未来得及整理自己的头发。
尾联:“午过未苏发鬙。”意为午后时分,头发还未梳拢。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醉酒的状态,直到中午过后,他还保持着清醒的状态,并且头发仍然凌乱不堪。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饮酒作乐的情景。诗人在醉酒状态下,忘却了世俗的束缚,与欢乐之神成为了朋友,享受着无尽的快乐。然而,这种快乐并没有让他感到满足,反而让他在深夜仍沉浸在饮酒作乐之中。最后,他的凌乱发型也成为了他在醉酒状态下的形象标志。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在饮酒作乐过程中的放纵与自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