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泽南君子泉,水无名字托人贤。
两苏翰墨相为重,未刻他山世已传。

【题解】此诗作于诗人在湖州任上。湖州,今浙江湖州市。南君子泉,位于湖州府城东南的莫邪山麓,为苕溪支流。云梦泽,在湖北安陆东北,汉水下游。

【注释】君子:指德才兼备的人。两苏:苏洵、苏轼。翰墨:书法和文学。未刻他山世已传:意谓苏轼的书法、文才,早已被世人传诵。已:止,已经。

【赏析】首联“云梦泽南君子泉,水无名字托人贤”。这两句写云梦泽之泉,以喻其人,暗含赞美之意。古人认为,水是阴柔之物,而君子则应具有柔而能刚的特质,所以称君子为“君子泉”。泉水虽无名字但名声却很大,因为其人有德才。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曾对管仲说:“生我者父,知我者子。”《左传》载管仲与鲍叔牙同为齐公子小白、齐襄公的侍从,两人相约互相推荐对方,共同辅佐新君。后来小白当了国君,即齐桓公,鲍叔牙被封为相国,管仲被任命为大夫。鲍叔牙深为知己,故称“知己”。

颔联“两苏翰墨相为重,未刻他山世已传”。“两苏”指的是北宋的苏洵、苏轼兄弟。翰墨:翰意为笔,墨意为纸;翰墨泛指书法和文学等文艺作品。苏轼、苏辙兄弟二人都擅长书法和文学,故称两苏。“两苏”的书法、文才都很高,因此很受人们的重视。“他山”,指其他山。“世已传”,意思是说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的作品已经被世人广泛传唱了,无需另外刻印流传。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的书法、文学成就在当时就已名扬天下,后世更不必刻印流传,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被人们所熟知和传颂。

尾联“未刻他山世已传”,“未刻他山”指没有刻成碑文,“世已传”指已经传世。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的书法、文学成就已经被世人广泛传唱,不需要再进行刻印流传。

这首诗以咏史的形式赞颂了两位宋代大文豪苏洵、苏轼的卓越才能。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优美高远,既表现了作者崇敬古人的思想感情,又抒发了自己希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