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屋吹灯然豆萁,古来壮士亦长饥。
广文不得载酒去,且咏太玄庖蛤蜊。
【注释】
蛤蜊:一种海产贝类,壳大而薄,有细密的纹理。
长饥:常饥饿。
广文:古代学官名。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是一首送别诗。李明叔为当时著名文学家、学者。这首诗表面上是送蛤蜊给李明叔,实际上是以李明叔自况。全诗通过送别蛤蜊,表达自己虽“壮士”却“亦长饥”,不遇知音的苦闷和愤慨,同时借题发挥,对当时社会有所抨击,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抑郁情绪。
开头两句“雪屋吹灯然豆萁,古来壮士亦长饥。”诗人在雪屋中点燃灯火,点着豆萁(豆子)做饭,这是很平常的事,但诗人由此联想起历史上那些壮志难酬、食无定处的人。他们有的“吞声忍耻,默默无闻”,有的“长饥”,有的甚至“饿死”。这就说明诗人自己的处境并不特殊。这两句是诗人的自我解嘲,也是自我安慰。
第三句“广文不得载酒去,且咏太玄庖蛤蜊。”诗人说,我现在虽然不能像古人那样“载酒”去游山玩水,但也可以“咏太玄”(这里指《老子》)来消遣。因为从哲学观点来看,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只有随遇而安,才是明智之举;即使不能“载酒”游山玩水,也不失为一种“太玄”。
第四句“古来壮士亦长饥”,诗人以“壮士”自比,说自己与历史上那些“长饥”的壮士一样,都是命运多舛,没有出路,所以感到悲愤和不平。
最后一句“广文不得载酒去,且咏太玄庖蛤蜊”,是诗人的愤言。他既不能像古人那样“载酒”去“长饥”,又不能像古人那样“咏太玄”来排遣苦闷,那怎么办呢?他只好将目光转向眼前,用吃蛤蜊来聊慰自己。这里的“太玄”,实指“太玄经”。
整首诗写得曲折婉转,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