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扫蛾眉作远山,春风瑶草照朱颜。
我来欲问许玉斧,二十四峰如髻鬟。

独扫蛾眉作远山,春风瑶草照朱颜。

我来欲问许玉斧,二十四峰如髻鬟。

赏析:

“独扫蛾眉作远山”描绘了魏夫人坛的宁静与美丽。蛾眉,即美人的眉毛,这里象征着魏夫人的仪态和风韵。远山则形容魏夫人的神态,如同远山上的轮廓一般清晰可见。这句诗通过“独扫”和“作远山”两个动词的使用,展现了魏夫人在坛上独自扫去尘埃,展现出她的仪容,如同远处山峰一般令人难忘。这里的“独扫”也隐喻着魏夫人的孤独与高洁,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美感。

“春风瑶草照朱颜”进一步描绘了魏夫人坛周围的自然景观。春风拂过,使得瑶草更加鲜绿,映衬着魏夫人红润的面颊。这里的“春风”和“瑶草”都是春天的象征,而“照朱颜”则强调了魏夫人的美丽和生机。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魏夫人本人的赞美,她的美貌与春天的景致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来欲问许玉斧”表达了诗人对魏夫人的敬仰之情。玉斧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雕刻或修饰的工具,诗人想要询问魏夫人如何能够拥有如此出众的仪态和美貌。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魏夫人的尊敬和钦佩。

“二十四峰如髻鬟”是全诗的高潮,也是最美的一笔。二十四峰如同发髻一般排列整齐,而每一座峰都像是发髻上的簪子一样点缀其间。这形象地描绘了魏夫人坛周围的群山,它们宛如少女的发髻一般精致美丽,让人赏心悦目。这里的“如髻鬟”不仅形容了山峰的形状,更传达了诗人对这些山峰的热爱与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魏夫人坛及其周围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和谐、美丽的自然景象和高贵、优雅的人物形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魏夫人的敬仰之情。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