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凭高望洛都,万峰遮眼白模糊。
相将阆苑楼台上,展尽山阴水墨图。
【注释】
1.南禅:指杭州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飞来峰下。
2.茅亭:茅屋亭子。
3.简:向别人写信,这里指给张仲谋。
4.阆苑:指神仙居住的阆苑山。
5.相将:相伴、一起。
6.水墨图:指画山水的画作。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作者与友人张仲谋同游灵隐寺,在登高望远之后,两人共赏雪后的美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描绘了诗人登上灵隐寺南禅茅亭后,眺望远方的景象及对雪后景色的喜爱之情。首句写登高之景,以万峰遮眼形容山势之峻;次句写远眺所见,洛都即洛阳,万峰遮眼则洛阳城尽入眼底;三、四两句写在阆苑楼台上远眺,展现一幅水墨画般的山水图。
“雪后凭高望洛都”一句中,“雪后”是实景,而“凭高望洛都”是虚景,诗人通过想象,用“万峰遮眼白模糊”,表现洛阳的雄伟景象。“万峰遮眼白模糊”一句中,“万峰”为实景,而“遮眼白模糊”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站在高处所看到的洛阳城的壮阔景象。
五、六两句写在阆苑楼上观赏远处的山景,用“展尽山阴水墨图”,形容画中的山景和眼前的自然景观一样美丽,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