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身归乐国遥,至人神会碧天寥。
劫灰沈尽还生妄,但向平沙看海潮。
杂诗四首
佛子身归乐国遥,至人神会碧天寥。
劫灰沈尽还生妄,但向平沙看海潮。
译文注释
佛祖的弟子,身体已经回归了乐土的遥远之地;至人的神识与天地合一,遨游在无边无际的碧空之中。
劫末的灰烬已经消失殆尽,却又滋生出种种妄念;只有站在平旷的沙滩上,才能看清那浩渺的沧海潮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佛教中“色即是空”思想的阐述。佛祖的弟子,身体已经回归了乐土的遥远之地,意味着他达到了佛祖的境界,超脱世俗,心如止水,身在何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心境,他的心灵已达到一个高度。至人的神识与天地合一,遨游在无边无际的碧空之中,这是心灵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是超越世俗的境界。
劫末的灰烬已经消失殆尽,却又滋生出种种妄念,意味着一切皆空,一切都可以放下,然而在红尘中的人却无法摆脱世俗的牵绊,心中依然充满执着和妄想。只有站在平旷的沙滩上,才能看清那浩渺的沧海潮汐,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以佛理入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见解,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佛学修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