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有为因有累,至神无用故无功。
须知广大精微处,不在存亡得失中。

【注释】

杂诗四首:即《杂诗》四首。杂诗,汉乐府《相和歌辞》中的一种体裁。四首,指《杂诗》四首中的前四首。小德有为因有累,至神无用故无功:意思是说,微小的道德修养,如果有所作为,就会带来拖累;至于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没有用处,所以是无用的。须知广大精微处,不在存亡得失中:意思是说,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广大精微的道理,不是那些生死得失的小事。

【赏析】

这是一首哲理性的抒情短诗。全诗以“小德”与“至神”对比,以成败论英雄,抒发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看法。

“小德有为因有累”,意思是说,微小的道德修养,如果有所作为,就会带来拖累。这一句用“有为”来概括道德修养,用“有累”来说明道德修养的结果。作者认为,道德修养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它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代价。这种努力和代价可能包括身体上的疲劳、精神上的痛苦等等。因此,他劝诫人们不要过于追求道德修养,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负担。

“至神无用故无功”,意思是说,至于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没有用处,所以是无用的。这一句用“无用”来形容精神境界的特点。作者认为,精神境界并不是一种可以轻易达到的境界,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修炼才能实现。因此,他劝诫人们不要过于追求精神境界,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须知广大精微处,不在存亡得失中”,意思是说,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广大精微的道理,不是那些生死得失的小事。这一句用“广大精微处”来形容真正的道理所在。作者认为,生活中的得失荣辱并不重要,真正值得追求的是那些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因此,他劝诫人们要关注真正的道理所在,而不是被眼前的得失所迷惑。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层次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阐述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看法。他认为道德修养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代价,而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注意真正值得追求的是那些深刻的道理和智慧,而不是生死得失的小事。这种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