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并世不相容,割据山川计亦穷。
沟水已东全入汉,淮阴谁复议元功。

【注释】

  1. 鸿沟:指鸿沟河,古时黄河和淮河之间的一条河流。
  2. 英雄并世不相容:并世,同时在世;相容,相容共处。
  3. 割据山川计亦穷:指项羽想凭借关中、四川等地区来与刘邦抗衡,但终因力量不济而失败。
  4. 沟水已东全入汉:指鸿沟河水已经向东流去,把项羽的势力完全消灭了。
  5. 淮阴谁复议元功:指韩信在淮阴被刘邦所杀,没有人再议论他当初的功劳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项羽与刘邦的斗争,项羽与韩信的比较,项羽的灭亡,都做了评论。诗中既肯定了历史人物的功绩,也指出了他们的过失。
    “英雄并世不相容”,意思是说两位英雄同处在一个时代里,却无法和平相处,互相不能容纳对方。这两句写项羽、刘邦的矛盾冲突。诗人认为,英雄人物之间应当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应该斤斤计较个人的恩怨,因此他们之间应该能够和平共处。但事实并非如此。
    第三句“割据山川计亦穷”意思是说,项羽想凭藉关中、四川等地来对抗刘邦,企图建立自己的统治,但最终失败了。诗人指出,虽然项羽有统一天下的愿望,但他并没有实现这种愿望的力量和能力,所以他的计划只能是空想。
    第四句“沟水已东全入汉”意思是说,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项羽的军队已经全部被消灭殆尽,最后只剩下一具尸体。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他认为项羽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的力量太弱小,没有办法与强大的对手进行抗争。
    第五句“淮阴谁复议元功”意思是说,现在没有人再去议论韩信的功劳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他认为韩信虽然有过一些功绩,但他的野心也是不可饶恕的,所以他的结局也是注定的。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分析,展示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的思考。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