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子智囊可以括四海,张子笔端可以回万牛。自我得二士,意气倾九州。
道山延阁委竹帛,清都太微望冕旒。贝宫胎寒弄明月,天网下罩一日收。
此地要须无不有,紫皇访问富春秋。晁无咎,赠君越侯所贡苍玉璧,可烹玉尘试春色。
浇君胸中过秦论,斟酌古今来活国。张文潜,赠君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
请书元祐开皇极,第入思齐访落诗。
这首诗是晁补之为好友张无咎、文潜所做,表达了他对两人的赞美之情。
首先看第一句:“晁子智囊可以括四海,张子笔端可以回万牛。” 这里,晁子指的是晁补之自己,他自称“智囊”来表达对朋友张无咎智慧的赞美。张子则指的是张无咎,晁补之称赞他的才智如同能括四海一样广博。接着,他又用比喻的方式称赞张无咎的文笔,说他的笔端能像回万牛那样有力。
第二句:“自我得二士,意气倾九州。” 这里,“我”是指晁补之自己,他认为自己得到了两位英才(指张无咎和文潜),这让他感到自豪和激动。他希望自己的志向和气概也能像他们一样强大。
第三句:“道山延阁委竹帛,清都太微望冕旒。” 这里,“道山”指的是道教的山,而“延阁”则表示延绵的宫殿建筑。晁补之通过这个比喻,形容张无咎和文潜如道山上的宫殿一般雄伟壮丽。而“清都太微”则是道教中的仙境概念。他用“望冕旒”来形容他们的才华和地位非常高远,仿佛能与仙人相比。
第四句:“贝宫胎寒弄明月,天网下罩一日收。” “贝宫”可能是指古代的宝库或宝物,而“胎寒”则表示珍宝被藏在深处。晁补之说这里的“弄明月”暗示他们有高深的学问和见识,能够照亮世界;而“天网下罩”则是形容他们的才华如同天上的网一样无处不在,无所不及。
第五句:“此地要须无不有,紫皇访问富春秋。” “紫皇”可能是指皇帝,也用来指代神仙。晁补之言这里的“访问富春秋”意味着他希望他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有所作为,如同得到皇帝的赏识一样。
第六句:“晁无咎,赠君越侯所贡苍玉璧,可烹玉尘试春色。” 这句话是晁补之对张无咎的一种祝福和期望。他认为张无咎的才能和品德就像越国的侯爵一样珍贵,希望他能像玉石般纯净无瑕。最后,晁补之还用“烹玉尘试春色”来形容他对张无咎的美好祝愿。
第七句:“浇君胸中过秦论,斟酌古今来活国。” 这里,“浇君”是对张无咎的称呼,意为滋润你的心灵。晁补之赞扬张无咎能像过秦论这样的经典著作一样丰富自己的思想,并能用它来造福国家。
第八句:“张文潜,赠君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 这是晁补之对张文潜的赞美。他认为张文潜的才华如同一块洮州绿石,能磨砺出锐利的文字。同时,他也期待张文潜能像锋利的锥子一样帮助自己解决困难。
第九句:“请书元祐开皇极,第入思齐访落诗。” 这是晁补之对张文潜的期望。他希望他能在书写《元祐开皇极》这样的大作时,能体现出自己对于思考和探索的精神。同时,他也期待张文潜在创作诗歌时能展现他的才华和魅力。
这首诗通过赞美张无咎和文潜的才华、品德和成就,表达了他们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志向和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