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
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鞋称老夫。
沧江鸥鹭野心性,阴壑虎豹雄牙须。
鹔鹴作裘初服在,猩血染带邻翁无。
昨来杜鹃劝归去,更待把酒听提壶。
当今人材不乏使,天上二老须人扶。
儿无饱饭尚勤书,妇无复裈且著襦。
社瓮可漉溪可渔,更问黄鸡肥与癯。
林间醉着人伐木,犹梦官下闻追呼。
万钉围腰莫爱渠,富贵安能润黄垆。
次韵子瞻以红带寄
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
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鞋称老夫。
沧江鸥鹭野心性,阴壑虎豹雄牙须。
鹔鹴作裘初服在,猩血染带邻翁无。
昨来杜鹃劝归去,更待把酒听提壶。
当今人材不乏使,天上二老须人扶。
儿无饱饭尚勤书,妇无复裈且著襦。
社瓮可漉溪可渔,更问黄鸡肥与癯。
林间醉着人伐木,犹梦官下闻追呼。
万钉围腰莫爱渠,富贵安能润黄垆。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用自己和苏东坡的交往经历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联:“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意思是说参军虽然只有四面墙壁,但并没有临江的大树。“四立”,即四面墙壁的意思;“千木”是比喻苏轼的才华横溢,如大树般参天。
颔联:“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鞋称老夫。”意思是说年已半百,白发苍苍,但仍然不向世俗低头,头戴桐帽,身着棕鞋,自称老夫。“折腰具”是弯腰曲背的形象,这里指屈服于权势、屈从于世俗的人。
颈联:“沧江鸥鹭野心性,阴壑虎豹雄牙须。”意思是说在沧海中飞翔的鸥鹭都有雄壮的野心,在深山里的老虎豹子也有锋利的獠牙。“野心性”,指人的雄心壮志。“阴壑虎豹雄牙须”,暗喻自己的才能如同猛兽般强大。
尾联:“鹔鹴作裘初服在,猩血染带邻翁无。”意思是说现在自己身穿貂皮做的皮袍,准备回家时,却看到邻家老人没有穿得暖和。“鹔鹴”,一种毛皮,此处泛指貂皮。“初服”,是指新制的衣服。“猩血染带”,指的是自己曾经给邻居送过礼物,而邻居没有接受。
五、六句:“昨来杜鹃劝归去,更待把酒听提壶。”“昨来杜鹃”是诗人的朋友苏轼,他曾经劝说诗人回去隐居。“提壶”“把酒”都是喝酒的样子,这里指苏轼曾经邀请诗人共饮。
七、八句:“当今人材不乏使,天上二老须人扶。”“当今人材”是说当代的人才很多,但是没有机会被重用。“二老”,指的是苏轼和王弗。“须人扶”,是说需要有人扶持。
九、十句:“儿无饱饭尚勤书,妇无复裈且著襦。”“儿无饱饭”,是说儿子没有吃饱饭,还要勤奋读书。“复裈”,“复”是再次的意思,“裈”是一种裤子的意思。“襦”是短袖上衣的意思,这里指衣服。“尚勤书”是说儿子依然勤奋学习。“妇无复裈”,妻子也没有好的衣服穿。“且”是而且的意思。“著襦”是穿上衣服的意思。“且著襦”,意思是说妻子还没有好的衣服穿。
十一、十二句:“社瓮可漉溪可渔,更问黄鸡肥与臞。”“社瓮”,是古代祭祀用的瓦瓮。“漉”是过滤的意思。“溪”,指小河。“渔”是打鱼的意思。“黄鸡”,是黄色的小鸡的意思,这里指小鸡。“肥”,指肥胖的意思。“臞”,是瘦的意思。“肥与臞”,是形容食物的味道。“更问黄鸡”,是说询问黄鸡是否肥美。
十三、十四句:“林间醉着人伐木,犹梦官下闻追呼。”“林间”是指山林之间。“醉着”,意思是说喝醉了正在树林里休息。“伐木”指打猎或采伐树木。“犹梦官下”,是说还在梦中梦见官府的追逼。“闻追呼”,是说听到追逼的声音。
十五、十六句:“万钉围腰莫爱渠,富贵安能润黄垆。”“万钉”,是形容腰带上有很多钉子。“围腰”是绕腰间的意思。“莫爱渠”,意思是不要爱惜它。“黄垆”是古代帝王的陵墓,这里指墓地。“安能润黄垆”,意思是不能让富贵来润泽黄土。“润黄垆”,意思是说不能让富贵来改变土地的性质。
这首诗通过诗人和朋友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