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舟诗书客,画手睨前辈。
挹袂拍其肩,馀力左右逮。
摩拂造化炉,经营鬼神会。
光煤叠乱叶,世与作者背。
看君回腕笔,犹喜汉仪在。
岁寒十三本,与可可追配。
小山苍苔面,突兀谢憎爱。
风斜兼雨重,意出笔墨外。
吾闻绝一源,战胜自十倍。
荣枯转时机,生死付交态。
狙公倒七芧,勿用嗔喜对。
此物当更工,请以小喻大。

【注释】

1.前韵:用韵。谢子舟为予作风雨竹:谢子舟为我写了一首《风雨竹》。

2.子舟诗书客:子舟是个读书人。

3.画手睨前辈:画画时,眼光在前辈画家的画作上。

4.挹袂拍其肩,馀力左右逮(dǎi):挥动衣袖拍打其肩膀,还有余力可以左右移动。

5.摩拂造化炉,经营鬼神会:摩挲(móshuō)抚摸着造化(自然的创造和运行)的炉灶,经营着鬼神聚会的地方。

6.光煤叠乱叶,世与作者背:光华像煤炭一样堆积在乱叶之上,世间的人却与作者背道而驰。

7.看君回腕笔,犹喜汉仪在:看到你回笔书写,我很高兴汉朝的书法法则还在。

8.岁寒十三本,与可可追配:在岁末严寒时节,有十三幅作品可与颜真卿相匹敌。

9.小山苍苔面,突兀谢憎爱:小山上长满了青苔,突兀地挺立着好像在嫌弃什么。

10.风斜兼雨重,意出笔墨外:风斜加上了雨的重量,意趣已经超越了笔墨之外。

11.吾闻绝一源,战胜自十倍:我听说只有掌握了一种方法,战胜困难就会十倍于他人。

12.荣枯转时机,生死付交态:荣枯转换时机,生死交给了命运的安排。

13.狙公倒七芧(fù),勿用嗔喜对:狙公把七种庄稼倒在地上,不必用喜怒来对待它。

14.此物当更工,请以小喻大:这种东西应当更加精巧,请你用小的事物来形容它。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八句写谢子舟作《风雨竹》,后十二句写诗人读《风雨竹》后的感想。全诗通过描写竹子,抒发了作者对友人高超书画技艺的赞赏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比喻恰当,意境深远。

首句“前韵”点明是谢子舟为诗人作了一首诗,并指出这首诗押的是“前韵”。次句“子舟诗书客”,表明谢子舟是一位读书人;三句“画手睨前辈”,说明谢子舟擅长书画,而且眼光不凡,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四句“挹袂拍其肩,馀力左右逮”,描绘出谢子舟挥袖拍肩、左右逢源的情景,表现出他的潇洒自如、胸襟开阔。五至六句“摩拂造化炉,经营鬼神会”,进一步写出谢子舟的造诣之深,他能够摩挲造化炉,揣摩着自然规律,同时还能经营着与鬼斧神工相媲美的书画。这两句既赞美了谢子舟的才华,又表现了他谦虚谨慎的性格。七至十句“光煤叠乱叶,世与作者背”,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谢子舟的作品光彩照人,而世上的庸才则与之背道而驰。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平庸无能者的不满。

接着八句“看君回腕笔,犹喜汉仪在”,是对谢子舟的赞叹。诗人看到谢子舟挥毫泼墨,不禁想起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称赞他的书法如汉魏时期的楷书一般端正秀丽。十一至十二句“岁寒十三本,与可可追配”,诗人将谢子舟与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相提并论,认为他的书法水平可以追配颜真卿。最后两句“小山苍苔面,突兀谢憎爱”,诗人通过对小山的形象描写,表现了谢子舟作品中那种独特的审美情趣。最后两句“风斜兼雨重,意出笔墨外”,诗人从自然景物的变化联想到了谢子舟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意趣,这种意趣已经超越了笔墨之外的层次。

整首诗在赞美谢子舟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感慨。诗人看到了谢子舟的成功,也想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他感叹自己没有颜真卿那样高超的书法技艺,但并不气馁,而是决心要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是一首成功的咏物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