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梢一山竹,壮士十三辈。
自干云天去,草芥肯下逮。
虚心听造物,颠沛风云会。
荣枯偶同时,终不相弃背。
谁云湖州没,笔力今尚在。
阿筌虽墨妙,好以桃李配。
国工裁主意,冷淡恐不爱。
子舟落心画,荣观不在外。
耆年道机熟,增胜当倍倍。
祖述今百家,小纸弄姿态。
虽云出湖州,卷置懒开对。
非公笔如椽,孰能为之大。

这首诗是苏轼的《咏竹》,全诗如下:

森梢一山竹,壮士十三辈。
自干云天去,草芥肯下逮。
虚心听造物,颠沛风云会。
荣枯偶同时,终不相弃背。
谁云湖州没,笔力今尚在。
阿筌虽墨妙,好以桃李配。
国工裁主意,冷淡恐不爱。
子舟落心画,荣观不在外。
耆年道机熟,增胜当倍倍。
祖述今百家,小纸弄姿态。
虽云出湖州,卷置懒开对。
非公笔如椽,孰能为之大。

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森梢一山竹,壮士十三辈。
  • “森梢”形容竹子密集地生长,“一山竹”表示竹子的数量很多,如同一座山一样庞大。
  • “壮士十三辈”指的是竹子的种类繁多,如同壮士一般众多。
  1. 自干云天去,草芥肯下逮。
  • “自干云天去”表示竹子生长得非常高,好像直插云霄。
  • “草芥肯下逮”意味着竹子如此高大,连微小的草和叶子也难以接触到。
  1. 虚心听造物,颠沛风云会。
  • “虚心”表示竹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能够听取自然的安排。
  • “颠沛风云会”表示竹子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与自然和谐共处。
  1. 荣枯偶同时,终不相弃背。
  • “荣枯”指的是竹子的不同阶段,有的开花结果,有的则枯萎凋零。
  • “相弃背”表示竹子虽然会经历荣枯的过程,但它始终坚守自己的本性,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
  1. 谁云湖州没,笔力今尚在。
  • “谁云湖州没”表示有人认为湖州没有竹子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 “笔力今尚在”表示尽管现在有些人认为竹子已经消失,但实际上作者的书法功力依然存在。
  1. 阿筌虽墨妙,好以桃李配。
  • “阿筌”指的是模仿别人的作品,这里指代一些模仿苏轼书法的人。
  • “墨妙”表示书法技艺高超,用墨的技巧非常精妙。
  • “好以桃李配”表示有些人喜欢将苏轼的书法与其他名家的作品进行比较,认为苏轼的书法不如其他名家。
  1. 国工裁主意,冷淡恐不爱。
  • “国工”指的是国家的工匠,这里指代那些擅长制作工艺品的人。
  • “裁主意”表示这些工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制作工艺品。
  • “冷淡恐不爱”表示有些人认为这些工匠过于冷漠,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或者意见。
  1. 子舟落心画,荣观不在外。
  • “子舟”指的是某人,这里可能是苏轼的朋友或者其他人。
  • “落心画”表示某人用心去创作作品。
  • “荣观不在外”表示即使作品被收藏或展示在外面,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仍然不受影响。
  1. 耆年道机熟,增胜当倍倍。
  • “耆年”指的是年长的智者,“道机熟”表示对于事物的理解深刻且熟练。
  • “增胜当倍倍”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处理能力也会逐渐增强,达到更高的境界。
  1. 祖述今百家,小纸弄姿态。
  • “祖述”指的是学习、继承前人的思想或技艺。
  • “今百家”表示现在的文人墨客有很多流派和风格。
  • “小纸弄姿态”表示有些文人墨客只是随意地玩弄文字技巧,而忽视了内容的实质。
  1. 虽云出湖州,卷置懒开对。
  • “出湖州”指的是作者曾经生活在湖州这个地方。
  • “卷置懒开对”表示即使现在离开了湖州,但仍然保留着对那里的记忆和情感。
  1. 非公笔如椽,孰能为之大。
  • “公”指的是苏轼自己。
  • “笔如椽”表示苏轼的书法笔法雄健有力,犹如椽木般粗壮。
  • “孰能为之大”表示没有人能够像他这样写出如此雄伟的书法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