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晚菊未花,节物亦可嘉。
欣欣登高侣,畏雨占暮霞。
楚人酝菉豆,轻碧自相夸。
老夫不举酒,咽嗽鸣两车。
良辰与美景,客至但成嗟。
【解析】
本诗的作者为苏轼。此诗作于元符元年(1098年)中秋,是苏轼在徐州时所作。全诗四联,前两联对仗工整,中间两联写景抒情,后两联写景叙事,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答案】
译文:
霜晚菊花未开,节令美好可嘉。
欣然登高的朋友,害怕下雨占据暮霞。
楚人酿造绿豆酒,清醇碧绿自相夸。
老夫不举酒杯,咳嗽声如车马疾。
美好的时光与美景,客人到来只是叹息。赏析:
“霜晚菊未花,节物亦可嘉。”起句点明时间、季节和环境气氛,渲染了秋日的景色。霜降之后,菊花已凋谢,而此时正是中秋节将至之时,所以诗人感叹节令美好可嘉。
“欣欣登高侣,畏雨占暮霞。”上句写登高者,下句写登山之伴。诗人登上高楼远眺,只见山峦叠翠,水光潋滟。他看到那些踏着夕阳余晖登山的人,都纷纷躲避风雨,只有自己却毫无所惧。
“楚人酝菉豆,轻碧自相夸。”这两句用楚语,写楚地人们酿制绿豆酒的情景,突出楚地特色。
“老夫不举酒,咽嗽鸣两车。”写诗人因喉咙不适,不能举杯畅饮。但诗人并不以为苦,反而觉得有两辆运粮的大车在远处呼啸而过,声音震耳欲聋。
“良辰与美景,客至但成嗟。”最后两句以景结情。良辰美景,本应当欢聚一堂共赏秋色,可是如今客人光临,诗人只能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