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生无长期,聊暇日婆娑。
出门望高丘,拱木漫春萝。
试为省鬼录,不饮死者多。
安能如南山,千岁保不磨。
在世崇名节,飘如赴烛蛾。
及汝知悔时,万事蓬一窠。
青青陵陂麦,妍暖亦已花。
长烟淡平川,轻风不为波。
无人按律吕,好鸟自和歌。
杖藜山中归,牛羊在坡陀。
本自无廊庙,正尔乐涧阿。
念昔扬子云,刻意师孟轲。
狂夫移九鼎,深巷考四科。
亦有好事人,时能载酒过。
无疑举尔酒,定知我为何。

【注释】

  1. 短生无长期,聊暇日婆娑:生命短暂,只能借闲暇的时间来欣赏自己。
  2. 出门望高丘,拱木漫春萝:走出门去,仰望高高的山丘,只见春天里茂盛的树木。
  3. 试为省鬼录,不饮死者多:试着写一部记录鬼神的故事(诗),不饮酒的人死得多。
  4. 安能如南山,千岁保不磨:怎能像南山一样千年不变地保持不动摇呢?
  5. 在世崇名节,飘如赴烛蛾:活着就崇尚名节,像烛蛾那样飘浮不定。
  6. 及汝知悔时,万事蓬一窠:等到你明白自己的过错时,一切都完了,就像蓬草一样散了。
  7. 青青陵陂麦,妍暖亦已花:绿色的麦苗在水边的斜坡上生长得青青翠翠。
  8. 长烟淡平川,轻风不为波:淡淡的烟雾弥漫在平静的田野,微风吹过,水面荡起涟漪。
  9. 无人按律吕,好鸟自和歌:没有人来弹奏音乐,好鸟却自由自在地歌唱。
  10. 杖藜山中归,牛羊在坡陀:拄着藜杖回到山上,牛羊悠闲地分布在山坡上。
  11. 本自无廊庙,正尔乐涧阿:本来没有宏伟的殿堂,正因此我享受着山水的宁静。
  12. 念昔扬子云,刻意师孟轲:想起昔日扬雄,他努力学习孔子、孟子的学问。
  13. 狂夫移九鼎,深巷考四科:一个狂夫竟然把九鼎从宫中移到了深巷里,而人们却只关注四艺的考试。
  14. 亦有好事人,时能载酒过:也有好事的人时常带着美酒经过这里。
  15. 无疑举尔酒,定知我为何:你肯定不知道我为何举起酒杯的原因。
    【赏析】
    这是一首以“游仙”题材写成的五言古诗。诗中表现了一种追求自由自在、逍遥无累的人生理想。
    开头两句:“短生无长期,聊暇日婆娑。”诗人感叹生命的短暂,借闲暇的时光来尽情地欣赏自然之美。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三句:“出门望高丘,拱木漫春萝。”表达了诗人对高山流水的向往之情。他站在高处,望着脚下的绿草如茵。春风吹拂着垂下来的树枝,仿佛是一条长长的绿色帘幕。诗人在这里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接下来两句:“试为省鬼录,不饮死者多。”诗人想要记录下鬼神的事情,但是不喝酒的人死的太多了。这里的“鬼录”是指记录鬼神之事的典籍,诗人用它来形容那些不喝酒的人死后的命运。这种表达方式既生动又形象,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凉。
    第五六句:“安能如南山,千岁保不磨。”诗人感叹不能像南山一样长久地保持不动摇。这里的“南山”指的是泰山,象征着永恒不变的精神境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认为人的生命如同一棵小草,很容易被风雨摧残,无法像南山那样长久保持不动摇。
    第七八九句:“在世崇名节,飘如赴烛蛾。”诗人感叹活着就讲究名节,如同烛蛾一样飘忽不定。这里的“名节”指的是名誉和节操,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一种高尚品质。诗人通过烛蛾的形象来比喻自己的处境。
    最后三句:“及汝知悔时,万事蓬一窠。”等到你明白自己的过错时,一切都完了,就像蓬草一样散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哀。他认为人生短暂,如果不及时反省和改正错误,就会像蓬草一样散乱无章。
    整首诗通过描写山水风光、记录鬼神之事以及抒发个人情感等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感叹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