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如鸡栖马如狗,闭门常多出门少。
去天尺五张公子,官居城南池馆好。
健儿快马紫游缰,迎我不知沙路长。
高榆老柳媚寒日,枯荷小鸭冻野航。
津人刺船起应客,遥知故人一水隔。
下马索酒呼三迟,骑奴笑言客竟痴。
向来情义比瓜葛,万事略不置町畦。
追数存亡异忧乐,烛如白虹贯酒卮。
开轩临水弄长笛,吹落残月风凄凄。
城头漏下四十刻,破魔惊睡听新诗。
君诗清壮悲节物,正与秋虫同一律。
迩来更觉苦语工,思妇霜砧捣寒月。
朱颜绿发深误人,不似草木长青春。
洁身好贤君自有,今日相看进于旧。
以兹敢倾一杯酒,为太夫人千万寿。
翻译:
张仲谋,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如同他的生活一样精彩。
车如鸡栖马如狗,闭门常多出门少。
- 车如鸡栖(比喻车辆简陋)马如狗(比喻马匹低劣),意在形容张仲谋的车马不如别人,可能意味着他的贫穷。
- “闭门”和“出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张仲谋的生活方式。
去天尺五张公子,官居城南池馆好。
- “去天尺五”指的是距离天只有一尺的距离,夸张地描绘了张仲谋的地位之高。
- “张公子”是对他名字的昵称,显示了他的尊贵地位。
- “官居城南池馆好”表明他在城南拥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园林,生活富足。
健儿快马紫游缰,迎我不知沙路长。
- “健儿”和“快马”都是赞美张仲谋的勇武与速度。
- “紫游缰”可能是某种贵重的马匹或交通工具,象征着尊贵。
- “迎我不知沙路长”表达了对未知旅程的无畏和期待。
高榆老柳媚寒日,枯荷小鸭冻野航。
- “高榆老柳”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榆树和柳树都显得衰老而优雅。
- “寒日”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 “枯荷小鸭冻野航”则描绘了一幅冬日里动物们艰难生存的景象,突显了环境的严酷。
津人刺船起应客,遥知故人一水隔。
- 这里的“津人”可能是当地的渔民或是其他提供水上交通的人。
- “刺船起应客”形容他们迅速行动,迎接客人。
- “一水隔”表明虽然距离很近,但因环境恶劣,彼此之间难以相见。
下马索酒呼三迟,骑奴笑言客竟痴。
- 骑马时主人要求仆人慢些准备酒食,因为担心路上可能会遇到危险。
- “骑奴”指仆人,这里用来指代骑马的主人。
- “客竟痴”则是说主人自己也被这番情深义重的行为所感动。
向来情义比瓜葛,万事略不置町畦。
- 这句话表达了张仲谋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
- “比瓜葛”比喻关系亲密,没有一丝缝隙。
- “万事略不置町畦”意味着他对朋友的关照和帮助是全方位的,没有保留。
追数存亡异忧乐,烛如白虹贯酒卮。
- “追数存亡”指的是思考生死大事,表达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 “烛如白虹贯酒卮”形容蜡烛的光芒明亮如白虹穿透酒杯,暗喻友情的坚固和长久。
开轩临水弄长笛,吹落残月风凄凄。
- “开轩临水”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主人打开窗户,面对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吹响长笛。
- “吹落残月风凄凄”描绘了风吹动树叶的声音,以及月光映照在河面上的情景。
城头漏下四十刻,破魔惊睡听新诗。
- 时间流逝到深夜,城门上的时钟敲响了四更,提醒人们时间的宝贵。
- “破魔惊睡”形象地描述了夜深人静中,突然被钟声惊醒,仿佛有某种力量唤醒了梦境。
君诗清壮悲节物,正与秋虫同一律。
- 这里称赞张仲谋的诗歌风格清新、壮美,能够触动人的心灵深处。
- “悲节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变迁的感慨。
- “正与秋虫同一律”意味着张仲谋的诗作与秋天的昆虫一样,都能触动人心,唤起共鸣。
迩来更觉苦语工,思妇霜砧捣寒月。
- “迩来”表示近来的情况,可能是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
- “苦语工”可能是指那些充满辛酸和努力的话语。
- “霜砧”是一种用石头制成的捣米工具,常用来捣制谷物和药材。
- “思妇”则是指思念丈夫的妻子。
- “捣寒月”描绘了妻子在寒冷的夜晚为丈夫制作衣物的情景。
朱颜绿发深误人,不似草木长青春。
- 这里用“朱颜绿发”来形容女子的美丽,但同时也揭示了她们年轻美貌背后可能隐藏的悲哀和无奈。
- “不似草木长青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美丽只是短暂的,与自然中的植物相比显得更加脆弱。
洁身好贤君自有,今日相看进于旧。
- “洁身好贤”意味着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乐于助人。
- “君自有”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价值。
- “今相看进于旧”则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和熟悉。
以兹敢倾一杯酒,为太夫人千万寿。
- 在这里,张仲谋向太夫人敬献了一杯酒,祝愿她长寿健康。
-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家人深深的关爱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