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橹下沧江,避风大雷口。
天与水模糊,不复知地厚。
谁家上江船,狂追雪山走。
孤村无十室,旅饭困三韭。
黄芦麋鹿场,此地广千肘。
得禽多文章,肯顾鱼贯柳。
莽苍天物悲,雕弓故在手。
鹿鸣犹念群,雉媒竟卖友。
商人万斛船,挂席上牛斗。
横笛倚柁楼,波深苍龙吼。
失水不能神,伐葭作城守。
欲寄大雷书,往问长干妇。
何当楫迎汝,秦淮绿如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掌握。此题为全诗理解,既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也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赏析”,是概括性的题目,要求考生能对诗歌的内容、手法等进行分析鉴赏。本题要求分析诗歌的意境,注意从诗歌中提炼出关键信息,然后进行概括。比如“天与水模糊,不复知地厚”写出大雷口江水浑浊,视线不清;“狂追雪山走”写出船行的速度快。“黄芦麋鹿场,此地广千肘”写黄芦麋鹿场广阔,有千肘之阔。“得禽多文章,肯顾鱼贯柳”写出捕鱼者捕到的鸟兽很多,不关心鱼贯游过柳树的鱼儿。“莽苍天物悲,雕弓故在手”写出了打猎人心情悲凉,手中的弓箭已经久不用了。“横笛倚柁楼,波深苍龙吼”写出船上的人吹笛子,声音深沉,好像龙在吼叫。“失水不能神,伐葭作城守”描写了因河水泛滥而不得不伐芦苇造城墙来防守的情景。“欲寄大雷书,往问长干妇”表达了诗人想要向长干里的妇女打听消息的渴望。“何当楫迎汝,秦淮绿如酒”写出了希望早日得到回信,并期待与对方相见的期盼之情。最后一句运用典故抒发了思乡之情。
【答案】
①号橹下沧江,避风大雷口。②天与水模糊,不复知地厚。③谁家上江船,狂追雪山走。④孤村无十室,旅饭困三韭。⑤黄芦麋鹿场,此地广千肘。⑥得禽多文章,肯顾鱼贯柳。⑦莽苍天物悲,雕弓故在手。⑧鹿鸣犹念群,雉媒竟卖友。⑨商人万斛船,挂席上牛斗。⑩横笛倚柁楼,波深苍龙吼。⑪失水不能神,伐葭作城守。⑫欲寄大雷书,往问长干妇。⑬何当楫迎汝,秦淮绿如酒。
译文:
在号橹下面渡过沧江,为避大风来到大雷口。
天空与水面混成一片,不再知道大地的厚度。
谁家的船只在大雷口上游?
追逐着山间的雪峰飞去。
只有一座孤村,没有十户人家。
旅人饥饿难耐,只能吃上三根韭菜充饥。
黄芦麋鹿场辽阔无边,方圆千里。
捕鱼者收获很多,文章写得像文章一样。
不肯顾惜鱼贯柳条般的渔船。
莽苍苍的原野上,一片悲凉。
猎人的弓箭已经很久没用过了。
鹿群还想念同伴,野鸡的叫声竟然出卖了它自己。
商人驾着万斛船的大帆船,挂起帆篷登上了牛斗星座。
横笛声中倚靠在舵楼上,波涛汹涌,发出苍龙的吼声。
失去水运,不能远行,只好砍芦苇筑城防守。
想寄一封信给你,询问长干里的女子。
什么时候能够扬帆迎接你?
秦淮河绿得像美酒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渔夫乘船经过大雷口时所见景色及感受。开头二句写江口风浪很大,船被风吹得摇摇晃晃,无法行驶。第三四句描绘出一幅大雷口江水浑浊不清,视线不清的景象。第五六句写江面上只有一艘渔船,这艘船正追赶山中的雪峰而去。接着,作者用笔一转,描写了眼前孤村的景象,寥寥几户人家而已。第七八句写渔民在江边捕鱼的情景,他们只顾低头捕鱼,不顾前面飘动的鱼网。第九十句写江边黄芦麋鹿场广阔无边,但这里却有数千亩之多。第十一二句进一步写江边渔夫收获颇丰,文章写得如同文章一般。最后两句则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原野上的凄凉景象。最后二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