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常厌烦,燕处意坐驰。
动静两不适,尘劳败天倪。
目昏生黟花,耳聩喧鼓鼙。
沈忧愁五神,倦剧委四支。
不聊终日堪,况乃久远期。
投书曲肱卧,天游从所之。
是身入华胥,仿佛胜初时。
春蚕眠巨箔,夏蜩化枯枝。
今之隐几者,岂有异子綦。
觉寐须臾闲,良亦休我疲。
乃知大觉梦,盖此德之归。
谁为今日是,二十二年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午寝
午时午憩,意犹未尽。
译文:在中午时分休息,意犹未尽,仍然觉得有些疲倦。
读书常厌烦,燕处意坐驰。
读书常常感到厌烦,燕子飞翔时意犹未尽。
译文:读书总是感到厌烦,而燕子飞翔时却意犹未尽。
动静两不适,尘劳败天倪。
动静之间都不舒适,尘世的烦恼败坏了天理。
译文:无论是动还是静,都感到不自在;尘世的烦恼败坏了天理。
目昏生黟花,耳聩喧鼓鼙。
眼睛昏暗,生出黟县的花朵;耳朵失聪,喧哗的声音如同鼓声。
译文:因为长时间看书,眼睛变得昏暗;因为喧闹的环境,耳边仿佛响起了鼓声。
“黟”是一种山名,这里用来比喻眼花;“鼓鼙”是古代战争中的战鼓,这里用来比喻嘈杂的声音。
沈忧愁五神,倦剧委四支。
沉浸在忧愁中,使五脏神不安;疲惫至极,身体像被压垮一样。
译文:因为忧虑过度,五脏神都感到不安;身体疲惫至极,仿佛被压垮了一般。
不聊终日堪,况乃久远期。
无法整天消遣,更何况长久的时间。
译文:无法整天消遣,更不用说漫长的时间了。
投书曲肱卧,天游从所之。
投书入枕,躺在床上休憩;自然地随着心意去。
译文:把书投到枕边睡觉,躺在床上随心而为。
是身入华胥,仿佛胜初时。
身心如同进入了一个梦境,仿佛回到了最初的时候。
译文:身心如同进入了一个梦境,好像又回到了最初的时刻。
春蚕眠巨箔,夏蜩化枯枝。
春天的蚕在巨大的桑叶上沉睡,夏天的蝉化为枯死的树枝。
译文:春天的蚕在巨大的桑叶上沉睡,夏天的蝉化为干瘪的树枝。
今之隐几者,岂有异子綦。
如今的读书人,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译文:如今的读书人,难道有什么不同吗?这里的“子綦”是孔子的学生,他曾经隐居在鲁国,与孔子一同讲学。
觉寐须臾闲,良亦休我疲。
醒来和睡去片刻间都很悠闲,也让我摆脱了疲劳。
译文:醒来和睡去片刻间都很悠闲,我也因此摆脱了疲劳。
“觉寐”指睡眠醒来和睡眠入睡,“须臾”表示片刻间,“休我疲”意思是使我消除了疲劳。
乃知大觉梦,盖此德之归。
终于明白大觉如梦,这大概就是德行归于何处。
译文:终于明白大觉如梦,这大概就是德行归于何处。
谁为今日是,二十二年非。
是谁今天还在做这件事呢?二十二年前的我已经不再如此了。
译文:是谁今天还在做这件事呢?二十二年前的我已经不再那样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内心的感慨和迷茫。通过对比现在和过去的生活状态,作者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和内心境界的追求,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行,才能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