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池濯吾足,汲水濯吾缨。尘埃一谢去,神与体俱清。
月明渐映檐东出,置枕东床夜萧瑟。更无俗物败人意,唯有清风入吾室。
【注释】
宿灵汤文室:宿在水边,灵汤是地名,文室是官舍名。
濯吾足:洗我脚。
汲水:打水取水。
缨:帽上的系带。
谢去:去除污垢。
檐东出:月光映照在屋檐上。
置枕东床夜萧瑟:把枕头放在东面的床上,夜里感到寂寞冷清。
俗物败人意:世俗之物使人心情不宁。
清风入吾室:凉爽的风进我的屋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月下幽居诗。首二句说,临池而居,汲水而浴,清除了一身的尘埃,精神也变得清爽了。后四句说,明亮的月光渐渐地映照着屋檐,洒落在窗前,我把它放在东边的床铺上,夜里觉得十分清静。这里没有世俗的烦扰,只有清凉的风进入了我的房间中。全诗以“清”字贯穿全篇,表现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的开头两句是写诗人临池而居,汲水而浴。“濯乎洧(wěi)之涘”,意思是说,我站在池水的一边洗涤脚上的污泥浊水;“晞(xī)乎阳(yáng)之阿”,意思是说,我又到阳光照耀的地方晒干了身上的衣服。两句都是写诗人临水的动作,但动作却写得很有层次性。先说洗涤脚上的污泥浊水,再说明晒干身上的衣物。因为脚上和衣服上的泥土污秽是最容易沾染的,所以说“濯”。同时,“晞”字也说明了时间,即太阳已经西斜。这两句写得很平直,但却很生动、形象,写出了诗人临水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态。
“尘埃一谢去,神与体俱清。”这四句是说,经过一番洗浴之后,身上的尘埃已经一扫而光,人也感到精神爽朗起来了。这里的“神”“体”二字,是指人的精神和身体。“俱”有都的意味。“谢”字在这里是去掉的意思,所以用“尘”来代替“尘埃”。“一谢去”三字,不仅表现了诗人洗澡后的轻松愉快之情,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力。“神与体俱清”这一句则进一步点明了诗人感受的对象和感受的内容。他不仅感到了精神的清新,而且感到了身体的轻松,这是因为他沐浴在大自然之中的缘故。
“月明渐映檐东出,置枕东床夜萧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明月渐渐高升,从屋檐东面照射过来,我把它放在东面的床铺上,夜里觉得十分清寂。这两句也是写诗人临水而居的情景。“月”字承上启下。前面说过,诗人沐浴之后,精神爽朗,现在又看到一轮明月从屋檐东面照射过来,使他的心情更加舒畅。“渐”字写出月亮升高的速度之快。“东出”三字写出了月亮升起的方向。“置枕东床夜萧瑟”是说诗人把枕头放在东边的床上,夜里觉得寂寞冷清。“萧瑟”是形容环境寂静凄清。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在月光之下,独自对着皎洁的月光,感到寂寞冷清,从而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更无俗物败人意,唯有清风入吾室。”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没有世俗的东西破坏我的心情,只有清凉的风进入了我的屋子。这两句是写诗人独处时的心境。前面两句所写的都是外在的景象,而这两句所写的则是内在的心境。“更无”二字说明诗人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唯”字表明诗人所感受到的是美好的事物。“清风入吾室”,这一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意。清风是美好的事物之一,它进入诗人的屋子,也就表示着美好的事情进入了诗人的屋子。这两句是全篇的关键所在,它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又表现了诗人超脱物外的情怀。
《宿灵汤文室》这首诗写诗人临池而居,汲水而浴,通过写诗人临水的动作,表现出他超脱物外的心态,同时也表现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