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事业绝当时,百家疏通问不疑。
高文大册书鸿烈,润色论思禁林杰。
堂堂司直社稷臣,谏有用否不辱身。
劲气坐中掩虎口,忠言天上婴龙鳞。
忍能持禄保卒岁,归去求田问四邻。
今时此事久索漠,吾恐九原公可作。
我来回首行路难,城郭参差夕照闲。
风急饥乌噪乔木,孤坟牢落具茨山。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七律。全诗通过描写杨家事业的兴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感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索。
首联写杨氏家族的兴盛。“思贤”即咏史之意。“杨家”指东汉末年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是当时名重一时的士族大儒。他为人耿直有气节,曾为官至东莱太守,因秉公执法而遭权臣陷害,被迫辞官家居。杨震一生以清高廉洁著称,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颔联从杨震的事迹入手,写其著述与功绩。“鸿烈”指的是《汉书》,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汉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杨震的学问渊博,著有《周易》、《春秋分野赋》、《礼含神义》等著作。“润色”指的是修改文章,使其更加优美流畅;“论思”,则是议论文的创作。这两处用典都表明了杨家的文学成就。
颈联写杨氏家族的人才辈出。“司直”是汉代的一种官职名称,相当于后来的门下省的谏议大夫,主管弹劾官员、封驳诏敕之事,职责重大。“社稷臣”则是辅佐国君、治理国家的重要大臣。杨震曾任东莱郡太守,他能够公正无私,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因此深得民心。
尾联写作者感慨人生无常,劝诫世人不要沉迷于权力和财富之中。“忍能持禄保卒岁,归去求田问四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荣辱得失的看法。他认为一个人应该珍惜眼前的时光,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不是沉迷于权力和财富之中。同时,他也提醒世人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失去了宝贵的亲情和友情。
尾联还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今时此事久索漠”,意思是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人们对于过去的事情已经不再感兴趣了。“吾恐九原公可作”,则是指诗人担忧自己死后无法得到后人的关注和纪念。这种担忧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历史的深刻认识。
最后一句“我来回首行路难”,则是指诗人回想起自己的仕途之路,感到步履维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失望之情。
尾联最后两句“城郭参差夕照闲”,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夕阳下的古城画面。这里的“城郭”指的是古代的城市或宫殿,而“参差”则形容它们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的样子。“夕照闲”则是说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古老的城墙上,显得格外宁静而美丽。整句诗通过描绘古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感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索的体现。诗人通过对杨家事业的描绘,展现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杨家人才辈出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期待。此外,诗人还通过自己的感慨和思考,传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