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不食周武粟,程婴可托赵氏孤。
死者复生欲无愧,受遗归妹况在予。
经营百事失本意,跬步寻常畏简书。
人闲若有不税地,判尽筋力终年锄。

【注释】

伤歌行:乐府诗篇名。“伯夷”“程婴”:《史记·伯夷列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伯夷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记载;“赵氏孤”,指赵盾的儿子赵朔。“归妹”,指《诗经·小雅·北山》中的“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赏析】

此诗为伤悼伯夷、程婴、归妹等人之死,感叹人生短促而世事无常的抒情诗。

首联以伯夷和程婴自喻,表现了诗人不愿苟活于暴政之下的高尚气节。诗人用“不食周粟”与“可托赵氏孤”两个典故来说明自己宁愿死亡也不做屈膝叛国的人。同时诗人还用“死者复生欲无愧”表明自己即使死了也无愧于心,因为死后能复返人世,这正体现了他对生命价值的高度认识与执着追求。

颔联写诗人对那些死去的人的哀思,认为他们的死是毫无遗憾的。这里诗人用“受遗归妹”的典故暗指那些被灭亡的国家和民族。诗人用这些亡国之民来比喻那些已经死去的人,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惋惜之情以及对其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的敬仰之意。

颈联写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他认为人生在世应该像那些勤劳的农夫一样,经营百事,但最终却是失去了本心,变得畏缩不前。这里的“简书”指的是朝廷的公文和诏令,暗示着统治者的苛政与压迫。诗人用“跬步寻常畏简书”来比喻那些被束缚的人们,他们不敢迈出正常的一步,因为害怕被指责或受到惩罚。这种描写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局面。

尾联写诗人对那些忙碌一生却得不到休息的人们的看法。他认为这些人就像那些辛勤耕作而不得休息的人们一样,尽管付出了所有的努力但却始终得不到回报和认可。在这里诗人用“判尽筋力终年锄”来比喻那些辛勤劳作却得不到回报的人们,表达了他们对劳动成果不被承认的不满和愤怒。

这首诗通过对伯夷、程婴、归妹等人的哀悼,抒发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追求以及对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它既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又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