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虽满堂,一去谁能守。
石交千秋期,程婴报杵臼。
丝随丹青染,变态非复旧。
竹杖寒苍苍,草木黄落后。
匏从曲沃来,管是汶阳有。
土性本高明,天材更浑厚。
革之成国器,实假匠伯手。
木平非斧斤,是事公信否。
金玉虽满堂,一去谁能守。
石交千秋期,程婴报杵臼。
丝随丹青染,变态非复旧。
竹杖寒苍苍,草木黄落后。
匏从曲沃来,管是汶阳有。
土性本高明,天材更浑厚。
革之成国器,实假匠伯手。
木平非斧斤,是事公信否。
注释:
- 金玉虽满堂,一去谁能守。
- 金玉(贵重的金属和玉石)虽然装饰满整个房间,一旦离去,谁又能守护它们?
- 石交千秋期,程婴报杵臼。
- 石质的朋友(指志同道合的人)期待着千年的相聚,而像程婴那样为婴儿报仇的人(比喻真正的朋友)却只留下孤儿的哭声。
- 丝随丹青染,变态非复旧。
- 丝绸在染色过程中变化无常,无法复原到原来的状态(指变化了的事物)。
- 竹杖寒苍苍,草木黄落后。
- 竹制的杖身在寒冷的环境中显得更加清冷,而草木在秋天凋零之后也显得萧瑟。
- 匏从曲沃来,管是汶阳有。
- 匏瓜来自曲沃地区,竹子来自汶阳(地名,位于今山东泰安)。
- 土性本高明,天材更浑厚。
- 土的本质是高尚的,天材(天赋才能)则更为深厚。
- 革之成国器,实假匠伯手。
- 皮革经过加工制成有用的器具,这其实是依赖工匠(手艺人)的手才完成的。
- 木平非斧斤,是事公信否。
- 木头本身并不锋利,但如果是经过公正处理,那才是真正的信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友情、忠诚、变化、自然和工艺的主题。诗人以贵重物品和平凡事物作对比,强调了珍贵之物易失,而真挚友情和天然材质的价值恒久不变。通过描绘四季变换中的变化与不变,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永恒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的“程婴报杵臼”等典故,反映了诗人对于真正朋友关系的珍视和对于不公行为的谴责。整体上,此诗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