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别驾乡丈人,来假庐陵二千石。
虚舟无事鸥与游,良贾深藏客争席。
诸公鞭朴立威名,公独爱民如父兄。
诸公驭吏如束湿,公使人人得尽情。
人情居官若邮传,假守摄丞尤自便。
忧念公家眉不开,谁能勤民废寝膳。
赠行欲借笔如椽,公不肯留鼓催船。
归到宜春问春事,斑斑笋竿蕨破拳。
廖侯为邦用诗礼,府中无事多燕喜。
看公谈笑面生春,更为乡园蓺桃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送权郡十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并附上注释和译文:
宜春别驾乡丈人,来假庐陵二千石。
宜春别驾是指宜春县的县官,乡丈人则是对他家乡地位的一种尊称。来假表示暂时借调。庐陵郡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域,这里指代一个地方长官。二千石是古代官职的级别之一,相当于现在的高级官员。
虚舟无事鸥与游,良贾深藏客争席。
“虚舟”指的是没有固定归属、漂泊无定的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方官像一只没有锚的船,随时都可能迁移,而那些善于经商的人则深居简出,不轻易与人交往。
诸公鞭朴立威名,公独爱民如父兄。
这里的“诸公”可能是指当地的一些官僚或者有权势的人物。鞭朴指的是用鞭子驱赶野兽,比喻严厉管束。这句话表达了其他人都凭借权力树立威信,但只有这位地方官能够像父母一样爱护人民。
诸公驭吏如束湿,公使人人得尽情。
“驭吏”指的是驾驭官吏,即管理地方的官员。这里可能是在形容其他官员对待百姓的态度,就像对待湿漉漉的布匹一样随意。然而这位地方官却能让每个人都得到充分的施展机会。
人情居官若邮传,假守摄丞尤自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对于做官的态度就像邮递员一样,而临时代理的地方长官则更自由自在。
忧念公家眉不开,谁能勤民废寝膳。
这句诗表达了地方官对国家和民众的深深忧虑,他的眉头紧锁,无法放松。他担心自己不能全心全意地为百姓服务,以至于影响了他们的休息和饮食。
赠行欲借笔如椽,公不肯留鼓催船。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人想要送行,希望借用一根大笔(象征性的),但他坚决拒绝,因为不想打扰地方官的工作。
归到宜春问春事,斑斑笋竿蕨破拳。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回到宜春(今江西省宜春市)的情景。他询问春天的事情,发现那里的笋子和蕨菜已经长得很茂盛了。
廖侯为邦用诗礼,府中无事多燕喜。
“廖侯”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官员,他用诗礼治理地方(即用诗歌和礼仪治理),所以府中(指官府)很宁静,很少发生喜庆的事情。
看公谈笑面生春,更为乡园蓺桃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看到这位地方官总是面带笑容,仿佛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不仅治理政务,还亲自种植桃花李花等花草,美化自己的家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地方官的不同表现,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关心民生、体恤百姓、以身作则的好地方官。他的工作态度和对待百姓的方式,让人感到温暖和欣慰。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