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心海岸孤绝处,戒定慧香补陀伽。
观身实相净圣果,自度众生大悲愿。
一一浮沤镜本空,八万四千垂手处。
梦时捉得水中月,亲与猕猴观古镜。
【注释】
自心:自己的内心。
海岸:佛教语,指修行者的内心世界,是修行者心灵的归宿。
戒定慧:佛教三学,即戒、定、慧。
补陀伽:梵语Buddhagarbha的音译,意译“无我”。
观身实相:观察自己身体的真实相貌,即佛性。
净圣果:清净圆满的果报。
自度:自我拯救。
大悲愿:极大的慈悲心愿。
一一:每一。
浮沤(ōu):佛教语,比喻烦恼或业障。
镜本空:比喻一切法本来都是空的,没有固定的实体。
八万四千:数字词,泛指很多。
垂手处:比喻非常容易。
梦时:梦里的时候。
梦中捉得水中月:比喻在梦中也能看到真理。
猕猴观古镜:比喻以佛的智慧去观察世间万象。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观世音菩萨之诗。此诗通过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的信仰和追求以及对于人生苦难的感慨。
首句“自心海岸孤绝处”中,“自心”指的是作者自己内心的世界;“海岸”则暗喻修行者的内心世界,是修行者心灵的归宿;“孤绝处”则表明了修行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二句“戒定慧香补陀伽”,则是对观世音菩萨形象的具体描绘。其中,“戒定慧”是佛教的三学,即戒、定、慧;“补陀伽”则是梵语Buddhāgarbha的音译,意译“无我”。这句诗通过描绘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表达了她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以及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第三句“观身实相净圣果”,则是对观世音菩萨修行成果的具体描述。在这里,“观身实相”是指通过内观来认识自己身体的真实面貌;“净圣果”则是指在修行过程中所获得的清净圆满的果报;最后一句“自度众生大悲愿”则是对观世音菩萨慈悲心愿的具体表述。
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和她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风貌。其中,“一一浮沤镜本空,八万四千垂手处”两句,通过“一一浮沤”和“八万四千”这样的数字词,形象地描绘了世间万物的无常性和空无性;而“梦时捉得水中月,亲与猕猴观古镜”则则通过梦境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观世音菩萨智慧无边、慈悲为怀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以颂赞观世音菩萨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观世音菩萨的崇高形象和她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风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的信仰和追求,以及对人生苦难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