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悲兮败叶索索,照陈根兮秋日将落。仿佛兮梦与神遇,顾瞻九泉兮岂其可作。
俄有悲秋之羽虫兮,自伤时去物改,拥旧柯而孤吟。
四郊莽苍声断裂兮,久而不胜其叹音。平生之梗概兮欲萧萧而去眼,将绝之言语兮忽历历而经心。
谓逝者有知兮,何喜而弃此去也。谓逝无知兮,谁职为此梦也。
凭须臾之不再得兮,哀此言之不予听。回廊窈窕月皓白兮,无复曩时之履声。
揽平生之馀制兮,芗泽其犹未沫。虽飘飘其日败兮,吾不忍改其此佩。
愁薨薨其中予兮,如醳酒之不化。欻别离之几时兮,谁与此夏日冬夜。
自我先兮一无穷,在我后兮亦一无穷。六七十便了一生兮,何异木末之有狂风。
待外物而造适兮,固不若放之自得之场。彼庄生之一缶兮,亦何异荀氏之神伤。
吾固知藏于天者至精,交于物者甚粗。饮泣为昏瞳之媒,幽忧为白发之母。

诗句与译文

悼往

西风悲兮败叶索索,照陈根兮秋日将落。
仿佛兮梦与神遇,顾瞻九泉兮岂其可作。
俄有悲秋之羽虫兮,自伤时去物改,拥旧柯而孤吟。
四郊莽苍声断裂兮,久而不胜其叹音。平生之梗概兮欲萧萧而去眼,将绝之言语兮忽历历而经心。
谓逝者有知兮,何喜而弃此去也。谓逝无知兮,谁职为此梦也。
凭须臾之不再得兮,哀此言之不予听。回廊窈窕月皓白兮,无复曩时之履声。
揽平生之馀制兮,芗泽其犹未沫。虽飘飘其日败兮,吾不忍改其此佩。
愁薨薨其中予兮,如醳酒之不化。欻别离之几时兮,谁与此夏日冬夜。
自我先兮一无穷,在我后兮亦一无穷。六七十便了一生兮,何异木末之有狂风。
待外物而造适兮,固不若放之自得之场。彼庄生之一缶兮,亦何异荀氏之神伤。
吾固知藏于天者至精,交于物者甚粗。饮泣为昏瞳之媒,幽忧为白发之母。

赏析

《悼往》是一首抒情诗歌,诗人借自然景象和人生感慨抒发了自己对逝去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 西风悲兮败叶索索:描写秋风扫过,落叶纷纷落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之人的哀思。
  • 照陈根兮秋日将落:陈根是指陈旧的植物,秋天即将来临,植物将要凋零。这里比喻逝去的人或事物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无法再继续存在。
  • 仿佛兮梦与神遇:仿佛是指梦境中的虚幻和真实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梦与神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区别。这里暗示着逝去之人在梦中与神灵相遇,给人一种超越现实、超凡脱俗的感觉。
  • 顾瞻九泉兮岂其可作:九泉是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地方,顾瞻九泉意味着思考死者的归宿。这里表达了对逝去之人是否真的能安息的疑惑和担忧。
  • 俄有悲秋之羽虫兮,自伤时去物改:突然想起悲伤的秋日里,曾经陪伴自己的羽虫已经离开了,时光荏苒,万物都在改变。这里的“羽虫”可能是指鸟类等小动物,它们在秋天离开是为了迁徙到寒冷的地方。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感慨。
  • 四郊莽苍声断裂兮,久而不胜其叹音:四周荒野辽阔,声音断裂,久长而不绝的叹息声。这里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景象,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逝去之人的深深怀念。
  • 平生之梗概兮欲萧萧而去眼:一生的经历和遭遇如同树枝上的枯叶一样,想要飘走却又难以挣脱。这里的“梗概”可能是指一生的经历和遭遇的总称,而“萧萧”则形容落叶纷飞的样子。通过这种比喻表达自己对逝去之人的深深怀念和不舍。
  • 将绝之言语兮忽历历而经心:即将失去的话语忽然清晰起来,牵动着我的心弦。这里的“将绝之言语”可能是指即将离世的人所留下的遗言或话语,而“忽历历而经心”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话语的重视和关注。通过这种描述表达了对逝去之人深深的留恋和思念。
  • 谓逝者有知兮,何喜而弃此去也:如果逝者知道这一切的话,为什么要高兴而去呢?这句话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和不理解他们的离去。
  • 谓逝无知兮,谁职为此梦也:如果逝者不知道这一切,又怎么能说是他们做的梦呢?通过这种假设性的提问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理解和同情。
  • 凭须臾之不再得兮,哀此言之不予听:只希望片刻间不要再失去啊!哀怜这样的话不听啊。这里的“须臾”是指短暂的瞬间,而“不予听”则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他们话语的珍视。
  • 回廊窈窕月皓白兮,无复曩时之履声:回廊深邃空旷,月光皎洁明亮,再也听不到往日的脚步声。这里的“窈窕”和“皓白”都形容月光的明亮清澈,而“无复曩时之履声”则表达了对过去熟悉场景和声音的怀念。
  • 揽平生之馀制兮,芗泽其犹未沫:我还记得生前最后的一些习惯,虽然已经消逝但余味依然存在。这里的“余制”可能指的是生前的一些习惯或者特点,而“芗泽其犹未沫”则形容这些习惯或特点仍然存在,虽然已经消逝但仍然让人怀念不已。
  • 虽飘飘其日败兮,吾不忍改其此佩:虽然叶子已经飘落,但我舍不得丢掉这个佩戴着的玉佩。这里的“飘飘”可能是指树叶飘落的样子,而“日败”则表示叶子逐渐枯萎直至脱落。通过这种描述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不舍和怀念。
  • 愁薨薨其中予兮,如醳酒之不化:忧愁在我心中盘旋,犹如醉酒般无法消散。这里的“愁薨薨”形容内心的忧虑和不安,而“如醳酒之不化”则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欻别离之几时兮,谁与此夏日冬夜:忽然要与你分别,不知何时再见。这里的“欻别离”可能是指突然的离别,而“几时”则表达了时间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通过这种描述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自我先兮一无穷,在我后兮亦一无穷:我自己先于你死去也是无穷尽,在你之后死去也是无穷尽。这里的“自我先兮一无穷”和“在我后兮亦一无穷”表达了一种循环往复和无尽的宿命感。通过对这两种状态的描述展现了对命运无常的思考和感慨。
  • 待外物而造适兮,固不若放之自得之场:面对外物而刻意追求适应,不如顺其自然地生活。这里的“外物”可能是指世俗的欲望或功利的追求,而“自得之场”则指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 彼庄生之一缶兮,亦何异荀氏之神伤:就像庄子所说的一只瓦罐一样,又有什么不同呢?这两句诗借用古人庄子和荀况的思想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死、名利等世俗观念的困惑和不解。这里的“庄生”和“荀氏”可能分别指的是庄子和荀子这两位古代哲学家的思想观点,而“神伤”则表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 吾固知藏于天者至精,交于物者甚粗:我知道天上的精华之物非常精细,而交与人间的却显得粗糙。这里的“藏于天者至精”可能是指自然界中的一些珍贵物质或现象,而“交于物者甚粗”则表示这些物质或现象在与世间事物的接触中失去了其原有的纯净和细腻。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物质和精神关系的思考。
  • 饮泣为昏瞳之媒,幽忧为白发之母:眼泪是昏暗眼睛的媒介,忧伤是白发的母亲。这里的“昏瞳”是一种视力障碍,而“白发”则代表衰老和死亡的状态。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生命中苦难和无常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