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已投斧柯,崇山更用忧何。
且喜龚邹冠豸,又闻张董上坡。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首句:“幽州已投斧柯,崇山更用忧何。”
- “幽州”指的是一个地理位置,可能是一个偏远或被遗忘的地方。在这里,诗人可能表达了一种失落或放弃的情感。
- “投斧柯”是一种比喻,意味着放弃或结束。斧柯是斧头的柄,这里暗示了放下手中的斧头。
- “崇山”则指的是高大的山峰,通常代表挑战和困难。
- “用忧何”表示担忧什么。这里的“忧”可以理解为忧虑、担心。
我们分析第二句:“且喜龚邹冠豸,又闻张董上坡。”
- “龚邹”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学者或官员的名字,如龚遂或邹阳。
- “冠豸”意为戴上帽子,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人的成就或地位。
- “有德者昌”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有德之人将会兴旺发达。
- “上坡”意味着向上攀登,比喻努力向上或成功。
再来看第三句:“生涯一九节筇,老境五十六翁。”
- “生涯”指的是一生的生活。
- “一九节筇”中的“一九”可能是指年龄或岁月,而“节筇”则是竹子的一种,这里用来比喻长寿或坚韧。
- “老境”则是指晚年的生活状态。
- “五十六翁”中的“五十六”可能是一个虚数,强调年岁之长。
我们分析第四句:“不堪上补黼黻,但可归教儿童。”
- “不堪”意味着不能承受或者不愿意承担。
- “上补黼黻”中的“黼黻”是古代帝王礼服上绣有的美物,象征着尊贵和美好。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地位或成就的无奈接受。
- “但可”表示只能如此,无能为力。
- “教儿童”可能意味着传授智慧或知识给年轻人。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生活、学习和事业中的感受与思考,展示了他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