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书无寐首空搔,万窍嘘风正怒号。
雪意浮空迷远目,月林疏影见秋毫。
幽庭所藉惟荒草,妙理应须付浊醪。
谁念维舟江上客,落帆千里压云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一句“枕书无寐首空搔”,意思是说,在枕头上读书,因为夜深人静不能入睡,只好用手指头轻轻抓头皮,试图驱散头脑里的烦乱和困倦。
第二句“万窍嘘风正怒号”,描绘了夜晚大风呼啸的景象。万窍,指无数洞穴,这里形容夜晚的各种声响;嘘风,形容风声呼啸;正怒号,表示风势强烈,好像在愤怒地吼叫。
第三句“雪意浮空迷远目”,描绘了雪花飘落在空中,使得视线变得模糊的情景。雪意,形容雪花飘落的景象;浮空,形容雪花飘在空中;迷远目,表示视线被遮挡,看不清楚远方。
第四句“月林疏影见秋毫”,描绘了月光照射下树林的景象。月林,指月光下的树林;疏影,形容树木的影子稀疏而明亮;秋毫,指细小的毛发。这里用“见”来强调月光照亮了树林中的每一根小草,让它们的细节都变得清晰可见。
第五句“幽庭所藉惟荒草”,描述了一个寂静的庭院里只有杂草的场景。幽庭,指偏僻、安静的庭院;藉,指垫着坐或躺的地方;惟,表肯定语气,只;荒草,指庭院里长满了杂草。
第六句“妙理应须付浊醪”,意味着美好的事物应该像美酒一样,经过岁月的沉淀,最终变得醇厚而珍贵。妙理,指美好的道理;应,动词,应该;付,动词,交给;浊醪,指浑浊的酒。
第七句“谁念维舟江上客”,表达了对漂泊在外江上客人的思念之情。谁念,意为“谁会想念”;维舟,指船已经停泊下来;江上客,指在江上的旅人。
第八句“落帆千里压云涛”,描绘了船只扬起帆后,驶向千里之外,其壮观景象如同压过云层的波涛。落帆,指帆船收起帆;千里,指距离很远;压云涛,形象地描述了帆船驶过海面时,仿佛要压过波浪,形成壮观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漂泊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