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相涵翠有馀,玻璃万顷接方壶。
山浮晚照清如洗,风远飞帆细欲无。
漫叟未应甘皂枥,散人终欲傲江湖。
维舟况值鲈鱼美,鲙叠银丝饫腹腴。

【注释】

天水相涵:江面宽阔,天水相涵。

翠有馀:形容江水的颜色绿得发亮。

玻璃万顷:形容江水的澄澈。方壶: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名。

山浮晚照:指夕阳倒映在山上。清如洗:形容水面的清澈。

风远飞帆:指船行于江中,帆影随风远去。细欲无:形容帆影纤细,几乎看不见了。

皂枥:黑土,这里指马槽。散人:闲散之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鲈鱼美:指江边鲈鱼肥美。鲙(kuài)叠银丝:用鲈鱼脍切细丝,银丝即鱼丝,指脍。饫(yù)腹腴:指吃得很饱。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吴江一带秀丽的景色和宁静的氛围。全诗四句写景,二句抒情,情与景合,意境优美。

首联“天水相涵翠有馀,玻璃万顷接方壶。”写景生动传神。“天水相涵”写江面的浩渺,“翠有馀”写江岸之秀。“玻璃万顷”,形容江水澄澈,“接方壶”,写江水碧透,仿佛能同仙境相通。这四句诗把读者带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天然画卷里。其中,“天水相涵”“翠有馀”等词,形象描绘了江水的美丽。而“玻璃万顷”“接方壶”等词,则又赋予了这幅画卷一种神秘、幽雅的意蕴。

颔联“山浮晚照清如洗,风远飞帆细欲无。”进一步描摹了江上风光。“山浮晚照”写日暮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青山之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浮”字写出了太阳落山时的那种悠然自得、恬静安详的感觉。“清如洗”则形容江水清澈见底,如同明镜一般。“风远飞帆”写江上帆船随清风徐来,帆影渐隐,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宁静的感觉。“细欲无”则写出了江风吹动帆船帆影细微,几乎看不见了。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观的美,而且通过这种美,传达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颈联“漫叟未应甘皂枥,散人终欲傲江湖。”“漫叟”指诗人自己,“散人”指闲散之人。这两句诗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已经年老体衰,但仍然不满足于过平淡的生活;他渴望自由自在地游荡在江湖之间,不受拘束。这里的“甘皂枥”是说不愿意过安逸的生活,“傲江湖”则是说他希望过着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这种追求自由、追求美好的情感贯穿全诗,使诗歌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息。

尾联“维舟况值鲈鱼美,鲙叠银丝饫腹腴。”以美食作结,点明了此行的目的。“维舟”指停船,“鲙(kuài)叠银丝”是说用新鲜的鲈鱼脍做成细丝状,放在盘里供人食用。这两句诗既赞美了当地美食,也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美好回忆和感慨。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