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缨未系单于颈,置火须然董卓脐。
列郡奔驰喧羽檄,圣朝哀痛下芝泥。
盟寒关陇无来使,春晚江淮有战鼙。
十载枕边忧国泪,不堪幽梦破晨鸡。
【注释】
和龚实之:写给龚实之的酬唱诗。龚,字实之,建安人(今江苏南京)。曾官至侍中、中书监、尚书令。
缨:颈上的衣带。单于:匈奴首领的称号。这里指汉将马援。
置火:点火。须然:燃烧起来。董卓:东汉末年权臣。这里借指祸乱中原的军阀。
羽檄:古代传递军情文书用竹简或木板,上面用羽毛装饰的叫羽檄,所以称。
圣朝:朝廷。哀痛下芝泥:皇帝对国家大事非常忧心,希望天下太平。芝泥,天子用的玉玺印泥。
盟寒关陇:指汉与羌之间的边界。无来使:指没有使者来往。
战鼙(pí):战鼓声。江淮:泛指长江南北地区。
幽梦破晨鸡:梦中的悲伤被清晨的号角声打破。
【赏析】
《和龚实之》是一首咏史抒怀之诗。此诗作于诗人晚年,诗人在这首诗里抒发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不满。
全诗四段,首段“请缨未系单于颈”,以“请缨”起头,言其有报效国家之志。但“未能系单于颈”,说明报国之路艰难险阻;“置火须然董卓脐”,意谓一旦点燃战火就会燃及董卓的腹心,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危害;“列郡奔驰喧羽檄”,“圣朝哀痛下芝泥”两句,写各地战事不断,朝廷上下忧心忡忡,渴望天下太平。第二段“盟寒关陇无来使”,写汉与戎狄边境上的紧张气氛。因为战事频繁,所以“盟寒”,即盟誓不与敌人为敌。“盟寒关陇无来使”,表明汉朝与戎狄之间没有和平往来,双方关系紧张。第三段“春晚江淮有战鼙”,写江淮地区也处于战争之中。“春晚”指春天来临之际,“江淮有战鼙”即江淮地区也有战鼓之声。这一句既写出战事之频仍,又写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最后一段:“十载枕边忧国泪,不堪幽梦破晨鸡”,写自己十年来日夜为国担忧,以至于连梦境都成了痛苦的回忆。
此诗语言精练而含蓄,通过对比手法,把诗人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前四句,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把诗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前四句,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把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