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识嵇中散,今无元鲁山。
宦游真恨晚,逸驾竟难攀。
阅月推评旦,闻风尚起顽。
九原那可作,苍弁亦推颜。
【注】嵇康:指晋代的嵇绍,字叔夜。元鲁山:指唐代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号香山居士。宝阁尚书:唐朝李商隐曾官中书舍人,故称宝阁尚书。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首联:“未识嵇中散,今无元鲁山。”这两句是说诗人没有见过嵇中散,今天也没有见到元鲁山。“嵇”指的是嵇康,即《赠秀才入军》一诗中的“闻君有两意,故来相慰安”,这里的“中散”即是指他。“元鲁山”指的就是元稹。
颔联:“宦游真恨晚,逸驾竟难攀。”意思是说自己仕途不顺,感到遗憾。“逸驾”,指超脱世俗的车马。“攀”,这里指攀附。
颈联:“阅月推评旦,闻风尚起顽。”意思是说已经过了一个月了,现在才开始评论,听到的风声都像是在嘲笑顽劣之人。
尾联:“九原那可作,苍弁亦推颜。”意思是说,如果到九泉之下去,就做不成什么,就像那戴着黑色冠帽的人,也不能再被推许为颜渊。“九原”,指死后埋葬的地方,古人常把墓地称为“九原”。
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他的好友兼同僚王茂元(王仲舒)的挽词。诗人以嵇中散、元鲁山为比,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全诗感情真挚,风格沉郁顿挫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