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捧双壶急破封,蓬庐惊怪闹儿童。
欢生和气薰蒸外,春在先生酝酿中。
枯涸诗肠偏借润,飘零酒盏不忧空。
更看小队寻花柳,太守风流似醉翁。

诗句

  1. 拜捧双壶急破封:诗人恭敬地双手捧着酒壶,急忙解开酒封。
  2. 蓬庐惊怪闹儿童:在简陋的居所中,儿童的喧闹打破了宁静。
  3. 欢生和气薰蒸外:快乐的气氛弥漫在居所之外。
  4. 春在先生酝酿中:春天的气息在这位先生心中酝酿。
  5. 枯涸诗肠偏借润:诗人的诗歌创作灵感因为得到了酒的帮助而变得丰富。
  6. 飘零酒盏不忧空:即使没有华丽的酒具也能畅饮,不担心会浪费。
  7. 更看小队寻花柳:观看一群年轻人去寻找花朵和柳树。
  8. 太守风流似醉翁:这位太守的文雅风度与欧阳修的醉酒形象相仿。

译文

  1. 恭敬地双手捧着酒壶,急忙解开酒封。
  2. 在简陋的居所里,孩子们的喧哗打破了宁静。
  3. 快乐的气氛弥漫在居所之外,仿佛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
  4. 这位先生心中的春天正慢慢酝酿。
  5. 诗人的诗歌创作灵感因为得到了酒的帮助而变得丰富,就像枯竭的诗歌之肠被酒滋润一样。
  6. 诗人即使没有华丽的酒具也可以畅饮,不担心会浪费。
  7. 观察一群年轻人去寻找花朵和柳树的场景。
  8. 这个太守的风度文雅如同醉翁一般。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一位太守与百姓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其独特的个人魅力。首句“拜捧双壶急破封”描绘了太守对百姓的关爱和尊重;次句“蓬庐惊怪闹儿童”则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场景;第三句“欢生和气薰蒸外”进一步渲染了太守带来的欢乐与祥和的氛围;第四句“春在先生酝酿中”则暗示了太守的智慧和胸怀如同春天般充满生机;第五句“枯涸诗肠偏借润”,则表达了诗人因太守的关怀而灵感泉涌的情景;第六句“飘零酒盏不忧空”反映了太守对百姓生活的关心;最后一句“更看小队寻花柳”,则是太守带领民众共同参与生活,享受自然之美。整首诗不仅赞美了太守的高尚品德,也反映了古代文人与普通百姓之间深厚的感情和紧密的联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