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德如公畏四知,流光底事感圆蓍。
日边丹凤聊栖棘,月下惊鸿尚拣枝。
五十知非惭漏尽,百年彊半怪驹驰。
买臣富贵犹堪待,莫诵浔阳落魄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黄庭坚,题目为《郁簿行年四十有九读李太白浔阳感秋诗慨怀有作次韵勉之》。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赏析:

郁簿行年四十有九读李太白浔阳感秋诗慨怀有作次韵勉之    

译文:
我已经到了四十岁,读了李白的《浔阳感秋诗》,感慨万分,因此写下这首诗,作为对李白的回应。

清德如公畏四知,流光底事感圆蓍。    
日边丹凤聊栖棘,月下惊鸿尚拣枝。    
五十知非惭漏尽,百年彊半怪驹驰。    
买臣富贵犹堪待,莫诵浔阳落魄诗。    

译文:
您的品德如同公瑾(周公旦),深知天理,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让我非常敬佩。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四十九岁了,但是仍然感到遗憾,因为自己的知识已经用尽了。月亮高悬于天空,就像一只丹凤栖息在荆棘上,而我像那只惊飞的野鸭,还在寻找树枝。五十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不是圣人,惭愧地发现时间的流逝已经无法挽回。人生短短百年,一半时间已经过去了,而我却像一匹骏马一样急速奔驰,感叹生命的短暂。尽管我拥有财富,但与周公旦相比,还差得很远。请不要再吟唱《浔阳歌》中表达的颓废之情的诗篇。

注释:

  • 郁簿行年四十有九读李太白浔阳感秋诗慨怀有作次韵勉之:这是一首诗的序言,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浔阳感秋诗》的感慨以及创作此诗的意图。
  • 郁簿:即黄庭坚。
  • 四十有九:指的是黄庭坚已经四十岁。
  • 读李太白浔阳感秋诗:指的是他读了李白的《浔阳感秋诗》。
  • 慨怀:感慨、怀旧。
  • 有作次韵勉之:这是一首次韵诗,是作者对李白《浔阳感秋诗》的回应。
  • 公畏四知:指周公旦(周公旦),他以“五慎”著称于世。
  • 流光:指光阴。
  • 底事:为什么。
  • 圆蓍:古代占卜用具,此处借指时光。
  • 日边: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 丹凤: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比喻高贵的人或事物。
  • 栖棘:居住在荆棘之上。
  • 月下:指夜晚。
  • 惊鸿:指美丽的女子。
  • 五十知非:五十岁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圣人,表示自省。
  • 惭漏尽:惭愧地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已经无法挽回。
  • 百年:指人的一生。
  • 强半:一半左右的意思。
  • 驹驰:快马奔驰的样子,比喻人生迅速流逝。
  • 买臣:西汉时期的一个官员,名叫萧何,他曾因犯错被贬为平民,后来得到重用。
  • 浔阳:地名,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是李白《浔阳送别》中的地点。
  • 落魄诗:形容诗歌的内容颓废、不如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讽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